到202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一流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同时我省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与产业结构契合度显著增强,力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生留皖率逐步达到40%…… 7月13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近日印发的《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 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行解读。
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的学科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
《实施方案》从3个方面明确了目标任务,“首先是高校层次类型结构日趋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显著增强。‘双一流’建设高校支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能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计划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一流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同时,学科层次水平明显提升,对安徽创新改革发展的支撑度显著增强。力争Ⅰ类高峰学科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10%;Ⅱ类高峰学科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30%,其中10个Ⅱ类高峰学科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20%;参与评估的Ⅲ类高峰学科全部进入全国学科评估榜单,半数以上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50%。
根据规划,安徽省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与产业结构契合度显著增强。到2025年,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的学科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0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2.5万人、应用型人才超70万人、技术技能型人才超35万人。力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生留皖率逐步达到40%。
连续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专业将停招
据介绍,《实施方案》以优化高校类型结构,提升高校学科水平,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未来的主要任务。
其中,定期公布紧缺学科名单和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名单,为学科设置调整提供依据,完善学科专业“预警清单”制度,健全学科专业退出机制,对需求不大、水平不高、效益不好、竞争力不强的学科专业实行限招、隔年招生、停招等措施。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偏离办学方向、办学水平低、脱离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点予以退出。
每年从高校遴选一万名工科大学生到企业见习六个月,每人给予最高一万元补贴,控制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连续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专业将停招。
安徽大学撤停16个专业增设8个新工科专业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安徽大学围绕安徽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大力调整专业布局,撤销了12个毕业生需求不旺、建设成效不明显的本科专业,停招了4个特色不够鲜明的本科专业,增设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智能制造工程、生物制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8个直接服务我省战新产业发展的新工科专业。
连续四年安徽大学毕业生留皖率超过60%;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新产业就业的毕业生超过80%。
同时,学校结合学科专业调整,打造服务安徽产业创新发展的高端平台,建优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五大研究院之一。(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