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薇安
出品 | 焦点财经
来自焦点研究院的统计显示,今年年初,房企的融资规模相比去年同期降幅明显。尤其1月、3月、4月和6月还是房企的偿债小高峰。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流动性承压的房企接连被下调了信用评级。
在此背景下,一些房企主动对惠誉等机构的信用评级进程按下了“暂停键”。此前,华夏幸福、蓝光发展、阳光城、花样年等房企皆已放弃参评,浙系“黑马”祥生控股(02599.HK)也于近日宣布不再参评穆迪等机构的信用评级进程。
据焦点财经梳理,1月24日时,穆迪曾将祥生控股的公司家族评级由“B3”降至“Caa2”,同时将其发行债券的高级无抵押评级由“Caa1”降至“Caa3”,将其所有评级展望由审查中降至“负面”。
然而,到了2月15日晚间,穆迪便以“出于自身商业原因”为由,对祥生控股的上述评级予以了撤销处理。
更早前于1月18日,惠誉也曾将祥生控股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由“B-”降至“CC”,称其再融资能力显著恶化,近期到期美元债再融资风险上升。但在随后的2月9日,惠誉同样对祥生的上述评级进行了撤销处理。
被评级机构撤销评级,是祥生控股主动出击的结果。按照祥生方面的表态,经过友好协商及主动沟通不参与评级之后,两家评级机构撤销了对公司的评级。并且,目前已有不止祥生一家企业主动撤销评级。
有分析指,撤销评级意味着房企已经放弃了融资的可能性,不参与评级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当前房企所面临的流动性压力较大,引起其他机构下调信用评级的可能性较大。若这些负面舆情发酵,或将引发房企交叉违约的风险。
不参与评级之后,房企可以暂时规避因评级下调带来负面舆情发酵的风险。房地产行业现在的资本市场信心现在正在谷底,经不起一点刺激,上述分析师指。
对于这种说法,珠海华发商贸控股有限公司专家简嘉俊较为认同。他表示,毋庸置疑,良好的信用评级可为企业带来融资效益,而祥生控股等企业主动撤销评级,其实相当于变相承认了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以往,房企多以高负债、高周转的运作模式著称,暂停参与信用评级,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甚至挤兑房企资产处置回款等行为,简嘉俊称。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则指出,华夏幸福、蓝光发展、阳光城、花样年等房企目前已陷债务困境,失去了公开市场发债融资的可能性。因此,其主动选择暂停参与旨在发债的信用评级事项,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与精力聚焦自身重整和保交房这一核心工作。
华夏幸福当前已在有序推进债务重组的过程中。公开数据显示,其累计未偿还债务规模已超过了600亿元。蓝光发展、阳光城、花样年等企业也已纷纷出现债务违约,且待偿债务规模庞大。那么,最新对机构评级按下“暂停键”的祥生控股当前财务状况如何呢?
财报显示,截至去年中期,祥生控股的无限制用途现金为155亿元(剔除质押存款和房地产预售收益),不足以覆盖当期公司222亿元的短债。此外,据穆迪指,由于上述资金中的一部分被祥生保留在了项目和运营公司的层面,其可用于偿债的现金或少于155亿元。若如此,祥生控股的偿债压力还将再大一些。
今年1月18日时,祥生曾成功完成一笔将于1月23日到期的本金总额3亿美元的美元债券的交换要约,财务纾困一度迎来新进展。不过,企业预警通显示,上述票据之外,祥生在今年6月时还有一笔总额2亿美元、票息10.5%的离岸债券即将到期。从当下财务处境看,若要如期偿还该笔债券,祥生控股还需再费一番力气。
祥生所面临的内外部融资渠道并不顺畅。按照惠誉最新判断,自2021年11月股价暴跌以来,祥生控股对信托贷款的再融资能力或已显著恶化。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预计祥生从境内外渠道筹集新资金解决公司再融资需求方面将面临困难。
祥生控股的销售表现尚算不错。过去一年,祥生控股的合约销售额达到了803.4亿元,相比2020年同期的781.68亿元增长2.78%,合约建筑面积也达到了589.3万平方米。与行业房企“跌跌不休”的销售业绩相比,祥生能录得正增长颇显不易。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更愿意将祥生控股此时暂缓参与机构信用评级之举,称为“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尽管此举对企业后续融资不利,但当前流动性压力下,这种做法短期内对遏制企业自身负面消息的发酵有帮助”,陈晟称。
进入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利好消息不断,房企也在积极纾困之于,加紧了自身资本市场良好形象构建的步伐。陈晟认为,房企上述形象的构建主要涉及政府层面、金融机构层面、企业层面及行业上下游合作伙伴、消费者的评价层面等四个方向。
政府对企业的评判、企业自身的监管资金状况、上下游合作单位与房企之间的合作情况、对企业预付款能力的判断,以及消费者对企业是否正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能否如期交房的判断等,都是企业外部形象构建的重要方面。当然,最重要的当属各类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评判,陈晟称。修复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外部形象,需要从行业端、金融端、企业品牌端和信用端四个方向齐发力。
简嘉俊则指出,当前房企要积极响应“保施工、保交付”的号召,让购房者安心、放心,增强购房者、投资者信心,以进行资本市场形象修复。同时,房企依然要积极优化自身结构,及时处置债务问题,保生存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