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到哪里调研到哪里——访全国政协委员、陆军研究院某研究所研究员韩珺礼
午后,记者走进全国政协委员、陆军研究院某研究所研究员韩珺礼的办公室。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远程火箭弹、火箭炮、探测器等多种型号的装备模型。
让装备好用实用管用,一直是韩珺礼的科研追求。作为我军野战火箭科研创新团队的领军人物,过去一年,他提交的“优化某型装备操作系统”等建议、提案,始终贯穿着这一理念。
去年盛夏,一场实战化演习在高原某地展开。穿过硝烟,韩珺礼来到正在组织实弹射击的炮兵阵地。官兵在高寒缺氧条件下按照操作规程装填弹药,一步、二步、三步……韩珺礼发现,个别战士在使用某型装备时,操作上有短暂的“卡壳”现象。他进一步调研后发现,这既有操作手作业环境高寒缺氧的原因,也有装备操作流程复杂的问题。
“实战中动作慢一秒就有可能吃败仗,必须对操作流程进行简化。”不久,他提交了一份对某型装备操作系统进行优化的建议。得到认可后,他和攻关小组一头扎进实验室,从设计环节入手反复论证,运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流程,不断优化步骤,最终实现操作简便快捷。官兵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手,作业效率明显提高。
韩珺礼长期耕耘在装备科研一线,走到哪里调研到哪里,一个个建议也在调研中酝酿形成。一次,他到驻高原部队调研某型装备使用情况,正赶上一个连队组织实弹打靶。“精度怎么样?”“弹头飞到目标区需要多长时间?对目标毁伤效果如何?”韩珺礼现场了解情况后,根据打靶数据进行细致讲解,为指挥员、操作手深入理解装备原理、用好装备提供指导。
“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韩珺礼说,每次到基层调研他都为官兵现场授课,讲解装备原理,让战友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以便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手中装备。
“武器装备的科研、采购如何适应练兵备战新要求?如何缩短周期、简化手续?如何规范应急情况下的装备科研程序,既特事特办又科学规范?”韩珺礼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并积极探索如何满足部队急需、以最短时间拿出最佳装备的办法。他提交的《关于尽快制定装备应急科研规定(条例)》的提案,受到有关部门重视。
“一流的装备,需要一流的人才掌握使用。只有将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装备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打胜仗。”今年,韩珺礼的提案聚焦部队科技人才建设,建议积极拓宽人才引进途径。(■ 孙兴维 通讯员 马雨晶 陈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