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勾勒“清晰”未来

新华社记者李恒、徐鹏航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期。国家卫健委近日印发《“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为“十四五”期间眼健康事业发展勾画“路线图”。

关口前移 强化儿童青少年视力检查

孩子的光明未来,离不开明亮的双眸。呵护好孩子的眼睛是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的大事。

“0至6岁是儿童眼球结构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6岁前的视觉发育状况影响儿童一生的视觉质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表示,近视防控要做到关口前移,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至关重要。

此前,我国已陆续出台《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等多项文件,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保驾护航。

此次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力争0至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国县(区)近视监测100%全覆盖,动态掌握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及危险因素变化情况。逐步扩大中小学生视力筛查人群,加强视力监测网络建设,针对性开展专家进校园行动、中小学生健康月活动等干预措施。

提高手术覆盖率 提升白内障复明能力

在白内障防治方面,到2020年,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已超过3000,在30年间上涨了近38倍。

规划介绍,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由传染性眼病转变为以白内障、近视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为主的眼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人民群众对眼健康有了更高要求。

此次规划提出新的目标:全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达到3500以上,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不断提高。

规划提出,要深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持续开展“光明工程”“光明行”等活动,推动白内障复明手术技术下沉,提升县医院白内障复明手术能力。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强化手术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术后随访制度。

资源下延 建立完善五级眼科医疗服务体系

对于优化眼科医疗资源布局,规划提出逐步建立完善国家-区域-省-市-县五级眼科医疗服务体系,推动眼科相关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并下延。强化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眼科设置与建设,补齐眼科及其支撑学科短板。每个地级市至少1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独立设置眼科。鼓励有条件的县级综合医院独立设置眼科并提供门诊服务。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教授表示,在五级眼科医疗服务体系运行过程中,每个环节既能各司其职,又能协作运转,将有利于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眼科医疗服务能力差异,减少患者跨区域流动,也有利于分级诊疗的推进和落实。

此外,规划要求加强眼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眼科医疗服务效率,构建“急慢分开”模式。强化落实防治结合要求,建立眼科疾病医疗、预防、康复相结合工作机制,为患者提供筛查-诊断-治疗-随访连续型诊疗服务。

规划明确“十四五”末,力争三级眼科专科医院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达到60%,眼科医师总数超过5万名,每十万人口拥有眼科医师数超过3.6名。(李恒 徐鹏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