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
近年来,随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培育营商沃土,走出了随州特色的护企之路——
作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全市270余家专汽企业,带动数十万人就业创业,产值超500亿元;
作为中国香菇之乡,全市以香菇为支撑的产业链,让30万人端稳饭碗,产值超300亿元;
作为中国风机名城,全市40余家风机产业集群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
如今,随州已拥有专汽、农产品、文旅、风机、新能源、印刷、软体新材料“七大产业名片”。每一张名片的背后,都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支撑。
62个问题牵出“大体检”
营商环境本质上是法治环境、市场环境。
随州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委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对标先进、争先进位,坚持“乙方思维”,直面影响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
全市上下迅速响应,紧盯营商环境突出问题进厂访企,登门拜访、现场办公、座谈交流,掀起营商环境“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活动热潮。
这是一次对全市干部工作作风的大体检、大考验。
随州市营商办给出一组数据:1个月内,累计梳理出影响营商环境五大类62个方面问题,并一一“晒”出——
对营商环境“口头重视、行动轻视”,思想认识“上热下冷”;
项目审批要件多、事项繁、时间长,企业苦不堪言;
对规范涉企收费搞变通、打折扣……
大走访带来大觉醒、大调研凝聚大共识、大排查促进大治理。
全市经济发展增效提速、产业布局抢点提挈、城乡建设升级提档、干事气场全面提振,“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建设蹄疾步稳。
系列措施针对性补短板
营商环境短板怎么补?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对症下药”,推出60条硬措施、16项新政策。
针对市场主体对法治环境预期不稳问题,积极推进企业合规试点改革,规范涉企司法执法活动,为企业安心落户吃下“定心丸”。
针对市场主体反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政府印发《进一步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端出金融助企“套餐”,累计为600余家企业和经营实体提供“过桥”资金1200余笔、金额达80余亿元。
针对政务环境堵点,市政数局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推进业务流程再造,政务服务事项总办理时限压减了80%,随州市“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全省领先。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来评判。
“回家真好!”湖北省天一智能科技公司副总经理王旭坦言,最初回乡投资是因为家乡情结,没想到回乡后政府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印象最深的是工地开工时四证同发,还把相关证件送到工地上,积极帮助联系企业和学校引进资金、储备人才。
一年来,全市新增市场主体、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分别同比增长18.8%、44.4%,增速居全省第二。
跟进监督,破除“中梗阻”
冬日,位于高新区的湖北正大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生产繁忙景象。
这既得益惠企政策支持,也离不开精准有效监督。
在专项督查中,随州市纪委监委针对公司反映的用水难问题,立即联系市住建局、随县、曾都区政府,全程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监督面对面,服务心连心。随州市纪委监委构建专项巡察、监督检查、信访受理、通报曝光“四位一体”监督体系,先后走访企业163家,收集企业诉求和建议85条。联合广播电视台开办《清廉随州》栏目,曝光典型问题,跟踪整改情况,回应社会关切,形成明察暗访、通报曝光、督促整改、跟踪问效工作闭环。
优化营商环境,用好巡察利剑,直击项目推进的难点、企业反映的热点,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对3个县(市、区)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对35个市直营商环境责任单位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回头看”,发现问题160个。
发挥监督优势,彰显治理效能。聚焦“放管服”改革等营商环境重点,制定《营商环境提升行动重点任务跟进监督清单》;针对营商环境问题背后制度短板,督促市财政局出台《关于推行“免申即享”改革工作方案》;针对党员干部“想干事又怕出事”思想顾虑,制定《随州市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11+11”清单》,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划出红线、明确界限。(彭小萍 张成 黄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