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退役士兵到农机农艺技术专家——记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兴农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敏
【退役军人风采录】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一个退役军人扎根基层20余年的奋斗史。这位退役军人,就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兴农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敏。
1995年,王敏退役后,被分配到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农机局任农机技术员。面对农业技术,王敏是一个“门外汉”,但他不怕困难、发扬军人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潜心钻研农业和农机知识。“农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王敏告诉记者,在指导群众实际生产过程中,农技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否则就会在实践中“摔跟头”。
2012年,王敏被任命为埇桥区第一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站长。他边学边干,不断积累经验,由他带头探索的《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玉米(大豆)宽行距标准化种植技术》获区政府科技创新奖,该技术在全省推广,有效解决了秸秆禁烧难题,仅2016年至2018年就累计节本增效7419万元;他推广冬小麦精量播种技术,全区有240万亩应用面积,每年节约成本近9000万元。
经过近8年的努力,王敏负责的技术推广站已成为拥有自主产权的试验基地和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的全省优秀基层站所。而王敏,也成了全国农机系统小有名气的农机农艺技术“土专家”。
2020年6月,考虑到王敏在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组织上的专业优势,组织安排他到区属国企工作。王敏把专业技术与实施乡村振兴相结合,负责在埇桥区夹沟镇湖疃村建设全程农事服务中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利润200万元左右。为了让农民实现增收,王敏利用夹沟镇的土壤优势,建立了400亩红薯产业发展基地,通过攻克种植技术难题,降本增效,每亩可实现增收七八百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了让农机生产和疫情防控有效结合,王敏利用专业优势,组织无人机深入埇桥区三八乡、汇源小区及部分乡镇开展消毒工作;参加区政府复工复产督查工作组,深入乡村、作业现场、农资企业、防控卡点,督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了解销售、进货、运输等环节是否有物流不通的情况。
眼下,王敏正前往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家中,指导农机手做好疫情防控、农机具维护保养,督导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和手把手的指导,给农机手们吃下了“定心丸”。“我要继续保持军人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以一名农业技术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工作中,为建设美丽乡村、农业增产、农民丰收而努力奋斗。”王敏说。
(本报记者 章文)(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