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项目建设正当时。在通辽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内蒙古金玉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二期项目建设现场机车穿梭,一派如火如荼的忙碌景象。据该公司副总经理贾会峰介绍:“我们正在建设的是360万吨玉米深加工、热电联产、环保中心及玉米油4个项目,预计明年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全部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利税16亿元、安置就业3000人。”
内蒙古金玉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玉米收储、粗加工、深加工、精加工、原料药等多元化发展的企业。由该公司建设的玉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总占地面积2000亩,除了建设60万吨粮食仓储库项目外,还将兴建玉米深加工项目、原料药和生物大健康系列产品等项目。“项目涵盖从玉米到淀粉到葡萄糖到山梨醇,再到维生素,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延链、补链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贾会峰说。
开鲁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高品质玉米主产区,年产玉米160万吨,方圆100公里内玉米年产量保持在700万吨。长期以来,开鲁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聚焦产业定位,坚定不移地推进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集群发展。2014年,开鲁县引进第一家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制药企业,此后不断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截至目前,全县已经入驻上下游紧密衔接、产业链深度耦合的玉米深加工企业28家。逐步形成了以玉米淀粉为基础的4条重点产业链,产业的集聚效应日趋显现,推动全县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4年年均增长20%和12%。
通辽市海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工业园区,是一家集微生物发酵和绿色生物饲料原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该公司的厂房车间,工人们正在调试玉米生物饲料生产线上的机器设备。据了解,今年该公司通过对生产线二期的规划建设,产能较往年要翻一番。
近年来,科尔沁区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以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核心,全力培育壮大玉米生物科技,推动玉米生物产业集聚化、集群化发展。海邻生物饲料项目有效延展低质资源利用链条,顺通生物乙醇技改项目开辟醇类产业精深加工新路径,梅花生物海藻糖、药用氨基酸扩产等项目打开产业“蓝海”,越来越多优质、绿色、高效的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以“玉米—淀粉—氨基酸”“玉米—淀粉—酒精”“玉米—淀粉—有机酸—乳酸—聚乳酸—生产可降解新材料”为代表的产业链条,持续向高端化产品迈进。
金灿灿的玉米从农田走向车间,经过发酵、萃取、氧化等工艺,衍生出枝繁叶茂的玉米精深加工产业。开鲁县和科尔沁区是通辽市加快转型升级,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玉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通辽市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培育出的玉米稳产高产、淀粉含量高、霉变率低,是生产氨基酸、酒精、原料药和优质饲料的重要原料,具备得天独厚的玉米全株加工全产业链资源优势。多年来,该市在玉米“吃干榨净”上做文章,以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和科尔沁工业园区为代表的玉米生物产业集群迅猛发展,目前已形成13大类200多个品种的全株产业链,苏氨酸、亮氨酸、甘露糖、硬葡聚糖等高端产品种类已达到120种,占全部产品种类的60%,特别是小品氨基酸的生产规模及生产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加快推动玉米产业的发展,通辽市建立了玉米院士工作站,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十几家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玉米种子研究工作,为玉米产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重点培育药品级产业集群,围绕玉米生物产业链部署科技创新链,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并通过搭建创新平台载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发展能力。
“十四五”期间,通辽市将突出玉米全株产业链建设,聚焦玉米生物科技,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小品种氨基酸生产基地、全国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坚持以链式思维培育产业生态,向食品药品级高端终端延伸,继续引进高附加值玉米深加工项目,完善玉米产业发展载体,推动全市玉米生物产业向绿色、精深、高端延伸,实现资源可循环利用,建成国家重要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基地。(记者郭洪申薛一群通讯员吕志敏李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