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善于制造“战场迷雾”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上广泛应用,“信息海洋”给作战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得“战场迷雾”浓度增加。此现象启示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利用信息制造“战场迷雾”,可造成敌方感知混乱、认识紊乱。

基于全局谋划构想“迷雾”。制造“战场迷雾”的根本目的是降低敌感知能力,降低敌决策效能。应着眼作战全局,统筹考量,围绕“信息情报-分析判断-指挥决策”的闭合回路,站在敌方角度思考,采取增强记忆式、转换思维式、模糊视线式等方法手段,从作战各阶段反推构想“迷雾”,达成迷惑制敌的目的。当知晓敌将左右摇摆、判断不明时,可构想运用多渠道散布相互矛盾的海量信息,使敌判断更加模糊,难以定下决心,贻误战机。

基于思维过程设计“迷雾”。智能化战争核心在数据、算法,关键环节在信息融合处理。可通过作战全过程精心设计,运用否定性、支撑性、干扰性、保密性信息,制造大量“迷雾”,干扰敌方判断。否定性信息,即否定敌指挥员原先判断的信息;支撑性信息,即支持敌指挥员原先判断的信息;干扰性信息,即干扰敌指挥员判断的信息;保密性信息,即不能让敌指挥员知晓的信息。针对敌方指挥员性格特点、思维模式、知识结构可单独使用亦可混合使用,并通过多渠道传递给敌方,形成可相互印证、逻辑缜密、剧情连贯的完整情报链条,方能取“信”于敌,让敌陷入“圈套”。

基于可信手段施放“迷雾”。随着作战空间的不断延展,信息充斥着全维全域,任何一域信息的不一致、不协调都易造成敌军警惕,改变敌方原有判断。要在确定好“迷雾”信息后,根据战局进展,制订完备计划,全域施放,始终让敌在“迷雾”中无法自拔。注重行动与信息的协调性,传递出去的信息“迷雾”需要虚实结合,产生“迷雾”的地点与人物需与己方部署、行动保持基本的空间、时间合理性;注重运用全域可控的渠道传递信息,尤其要控制敌自认为少数可靠的秘密渠道,“不经意”间将信息“迷雾”施放于敌,化患为利。

基于全时可控调整“迷雾”。计划有时赶不上变化。“迷雾”在施放过程中,在作战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偏离施“雾”者意愿的现象,所以在制订详实计划的基础上,还必须在施“雾”全程不断掌握敌方反应,及时调整。要注重建立评估机制,通过反馈渠道了解“迷雾”执行、敌方反应、战场变化等情况,评估分析“迷雾”效果。根据“迷雾”偏差的性质和程度,围绕既定目标,通过调整信息结构、多维行动配合等方式及时因敌因情施策。(■金晓力 高 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