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碳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可以用于兑换权益、申请绿色贷款——通过布局“个人碳账户”,不少银行的零售业务开始将触角伸入对公业务为主的绿色金融领域。

率先在这方面进行尝试的,是中信银行。近日,该行推出的“中信碳账户”正式上线,作为计量个人碳减排的“绿色账户”,通过用户授权自动采集个人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低碳行为数据,使用户低碳行为可计量、可追溯,实现个人碳减排数据的资产化、价值化,从而构建低碳生态联盟,让碳资产得到归集。

在中信银行之前,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政协委员提出,建立个人碳账户,并对个人碳减排赋予价值。而除了中信银行,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在个人碳账户方面进行尝试,并以零售业务作为主要突破口。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3月初,建行就已申报基于“碳账本”的个人金融服务,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碳减排计量模型,测算建行用户低碳生活水平,为形成“碳账本”提供支撑,该项服务主要对象为建该行个人客户。更早些时候,浦发银行也在2021年11月,面向企业和个人推出了碳积分的形式碳账户体系。

除了大中型银行,一些区域性银行也在积极布局。公开信息显示,今年3月,山东日照银行披露,其“个人碳账户平台”正式上线,2月末,已发放个人碳积分近1亿分,预计年末将开通个人碳账户30万户。

与上述银行有所不同,中信银行上述碳账户体系,是国内首个由银行主导推出的个人碳账户,在主要布局零售业务的同时,其业务路径也相对清晰。

中信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吕天贵在上线仪式上介绍,目前,“中信碳账户”已实现基础功能应用,具体包括碳账户开通、碳减排量记录、碳值社交分享、低碳科普等功能模块,并识别和引入电子信用卡申请、电子账单、线上生活缴费等特色金融场景。未来,该行将进一步引入绿色出行、二手回收等更多低碳场景。(杨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