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丨“天空摄影师”:3000张“写真”记录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齐雷杰、曲澜娟

走上阳台,推开窗户,探出身子,举起卡片相机,对准西南方向天空和建筑物,轻轻摁下快门。“咔嚓”一声,一张“天空写真”就定格在相机里。

8年多来几乎从未间断——从2014年1月初开始,七旬老人王汝春坚持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用相机拍摄同一片天空,记录当日天气状况。

至今,他的“天空影集”已积累了近3000张照片,直观记录着石家庄市的天空之变。

3月18日,王汝春在家中拍摄石家庄市的天空。(受访者供图)

王汝春生于1945年,现居住在石家庄市石府小区,是一名资深“摄影发烧友”。1994年,他就购买了胶片相机,刚出生的孙子是他镜头里的“主角”。2005年,王汝春退休后更有了大把时间,经常外出采风摄影。

3月18日,王汝春在石家庄市裕华区世纪公园拍照。(受访者供图)

2013年,“雾霾”突然成为当年最热词汇之一。“那时候,天空老是灰蒙蒙的,盼个大晴天都很难。生活在这样环境里,心情很压抑。”王汝春说,空气污染严重时,他的嗓子会感到辣乎乎的,出门要戴防霾口罩。

从那时起,王汝春开始拍摄雾霾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戴着各式各样的口罩行走在大街上的人,在公园遛弯、跳舞的人,隐没在朦胧中的建筑物,“那时拍出来的照片,看上去有一些魔幻感。”王汝春说。

拍单张不如拍系列,为什么不把石家庄的天空变化情况完整记录下来呢?

2014年1月初,王汝春开始拍摄他的“天空影集”。为了不受刮风下雨影响,他选择每天八点至八点半之间,在自家阳台上拍摄西南方向的天空和建筑物。

看似简单,长年累月坚持下来却不容易。王汝春上午偶尔会忘记拍摄,就在下午赶紧补拍;有事出门了,就让老伴临时代拍;老两口都外出时,就让侄女帮忙。8年来,除了极特殊情况,王汝春的拍摄没有间断过,他也因此被称作“天空摄影师”。

拍完照片,王汝春还要登录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检测及发布系统查询核实当天天气情况,在挂历上记录空气质量等级、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等。每到月底,他把当月拍摄的照片存储在名为“跟踪雾霾”的文件夹里,并一一标注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和空气状况。

王汝春还把2014年至2020年拍摄的照片整合在一起,汇总制作成一张“石家庄市空气质量变化图”。查看这张图,石家庄市数年来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一目了然。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上图为2014年12月27日拍摄。右上图为2017年12月27日拍摄。左下图为2019年12月27日拍摄。右下图为2021年12月27日拍摄。(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河北统筹推进压能、减煤、治企、抑尘、控车、增绿等重点任务,治理大气污染。全省重点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提前完成,粗钢产能由峰值时3.2亿吨压减到2亿吨以内,重污染企业退城搬迁成效明显;累计完成气代煤、电代煤清洁取暖改造1296万多户;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淘汰燃煤锅炉数万台;综合治理汽车尾气污染和扬尘污染,大力推进植树造林。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空气质量好转。

“照片里,灰蒙蒙的色彩越来越少,蓝天白云越来越多,天空越来越透亮,远处的高楼都能拍得清清楚楚。”王汝春说,空气好了,人们心情也好了,更愿意出门锻炼、休闲。

生态环境部门的数据,为王汝春的“天空影集”做出权威注释:2013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为104微克/立方米。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8.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69天,占比达七成以上。(齐雷杰 曲澜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