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成城市顽疾,该怎么治?
挖了填、填了挖的“马路拉链”,让市民怨声载道;各种线缆杂乱无章地缠绕在一起,看起来就像“蜘蛛网”,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管理,可以解决困扰百姓多年的“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顽疾,建议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亢德芝代表表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给排水、电、热、电信等各种市政管线集中在管廊内,具有运营高效、维护方便、安全可靠等诸多优势,利于维修和保护。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虽然初期建设成本相对较高,但建成后就可以‘一劳永逸’。维修维护管线时不用反复开挖道路,也不会对百姓出行和生活造成影响,是解决‘马路拉链’顽疾的治本之策,也是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委员也认为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意义重大。
事实上,早在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遵循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形成合理收费机制,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
不过,周岚委员认为,上述指导意见确定的原则和要求,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和方向,但对实践的刚性约束不够。由于电力、通信等管线由国家相关部门和单位垂直管理,其建设改造方式、时间、投资和维护运行等都由行业条线决定。在城市政府层面,较难形成对等公平的协商机制,地方政府和管线单位在建设时机、投资时序和入廊收费等关键问题上较难达成共识,因此已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较为普遍地存在“入廊难”和“收费难”问题。由于没有明确的投入回报方式和预期,市场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推进和推广。
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本高、入廊难及收费难等问题,亢德芝代表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法》,依法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管理,并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此外,可以由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中央财政支持,增强各地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积极性。
周岚委员则建议,健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国家层面要研究制定入廊收费保障机制和实施政策,增加刚性约束条款和激励支持内容。已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沿线的所有管线“应进必进”、付费入廊。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和改造提升同步规划、一并部署。严格相关管线建设改造的项目审批,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沿线的未入廊管线,不再批准采用原方式的改造和维修。鼓励市场力量参与投资建设。
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科研和事业发展部部长胡冶代表也建议,针对管线入廊难问题,可协调国家发改、工信、广电、能源等部门,强化对“垂直管理”国有企业的约束共识,要求管廊建设区域的各类管线必须入廊并承担有偿使用费。针对有偿使用问题,建议国家发改部门牵头在开展专题调研基础上,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入廊收费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