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华语电影了解中国——第九届慕尼黑华语电影节成功举办
第九届慕尼黑华语电影节日前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成功举办。本届电影节负责人之一、慕尼黑孔子学院文化项目经理康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德国疫情严重,但没有阻止德国影迷们对中国电影的热情。
康伟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德国对电影院观众人数有限制,本届电影节在筹备时就决定继承上届的做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并且有意识地向线上倾斜。
本届电影节线下展映包括“致敬经典”和“佳片欣赏”两个单元,共展映了8部影片,包括在开幕式上展映的中日联合制作的人文艺术佳片《又见奈良》、中国电影资料馆为本届电影节推荐的传奇影星阮玲玉早期默片《小玩意》,以及荣获第4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导演费比西奖的《花这样红》等优秀影片。
线上影片展播分为“人文纪实”“艺术片院线”“娱乐在线”等单元,放映了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全国艺联及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单位选送的27部影片,包括在中国国内深受欢迎的《你好,李焕英》、荣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奖的《红花绿叶》,以及获得第34届华沙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亚太电影联盟大奖的《秋田》等。
开幕放映活动在慕尼黑市立图书馆新址内举行。慕尼黑市市长迪特·赖特以及慕尼黑市立图书馆馆长阿尔尼·阿柯曼博士分别为本届电影节发来贺词。
赖特在贺词中称赞,慕尼黑华语电影节已成为该市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他表示,令他格外兴奋的是,今年的第九届慕尼黑华语电影节在疫情下的困难时期,仍能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举办的方式,继续为观众带来多部精彩纷呈的华语电影佳作。“第九届慕尼黑华语电影节展映的多部佳作将展示多元化的华语电影景观。在这里,您可以沉浸在中华文化中,不仅能够欣赏到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也能一品时下高票房的佳作。”
阿柯曼称赞道:“华语电影艺术了不起。”他表示,当今在国际上,人们对华语电影的多元性和广泛性仍然知之甚少。通过电影节精选的影片,可以领略到华语世界不同维度的多样和精彩。他说:“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出当今在文化领域进行对话和交流的重要性。”
本届电影节除了为观众展映多部华语电影佳作外,围绕电影这一主题还开展了观众与专家的线下交流活动。旅居荷兰的电影制片人姚若瑶与德国多家宽屏电影院线运营商马蒂亚斯·赫尔维克一起,就华语电影节的核心理念、电影作为文化桥梁的意义以及在线电影点播等问题与观众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作为本届电影节的选片人之一,姚若瑶指出,电影作为历史上发展最快及传播最广的媒体之一,通过不同的视角,让观众对异国的文化多一分理解。赫尔维克在过去35年多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推广电影艺术,并将他的电影院打造成为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场所。他发起的“五湖电影节”以其优秀的电影甄选品位、别致的氛围和一流的到访嘉宾在巴伐利亚州乃至整个德国都受到瞩目。
本届电影节期间的线上影片展播单元在德国全域内接受观众注册点播,每天下午还举办一场线上互动活动,内容包括“华语电影赏析”线上专家讲座、“在线中德电影人对话”、“在线文化体验工作坊”等。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舟在线上以中国电影导演代际传承、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片复兴为题,为电影爱好者举办了两场讲座。
慕尼黑华语电影节创办于2013年。慕尼黑孔子学院联合慕尼黑大学汉学系、慕尼黑工大校园影院俱乐部、慕尼黑翻译学院、慕尼黑电影博物馆、慕尼黑市立图书馆、中国电影资料馆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巴黎“中国银幕”纪录片电影节等合作伙伴,至今已成功主办了9届华语电影节,影响力逐年扩大,成为慕尼黑孔子学院的文化精品项目。如今慕尼黑孔院也利用自身搭建的电影节在线平台资源,面向德国域内影迷开启了每月一期的“在线华语影院”展播,回顾电影节往年选拔出的佳作,并推广艺术片领域的新人新作。
康伟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电影节一直受到慕尼黑市政府下属文化机构的支持。来自中国的电影机构,例如电影资料馆,也利用其学术资源和电影片源资源连续5年给予电影节鼎力支持。电影节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电影业界提供的支持,希望能与中国电影业界开展更多更广泛的合作。
慕尼黑孔子学院主办的华语电影节已成为让越来越多的德国人通过华语电影了解中国的平台,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记者 王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