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围绕产业、就业、消费帮扶等领域创新举措 央企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多年持续奋斗,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站在新起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聚合起多方力量。近日,第六届安仁论坛举行。论坛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乡村振兴”展开,其间,国资央企输出一系列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展示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成效、好做法。

“国家队”彰显责任担当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在246个定点帮扶县已直接投入帮扶资金75.95亿元,其中无偿帮扶资金25.35亿元,购买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33.5亿元,培训基层干部和各类技术人员10.15万名,帮助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23万人,有力帮助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打牢基础、巩固成果。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任洪斌介绍:“国资央企将继续大力投入各类帮扶资源,并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确保‘十四五’时期投入帮扶资金不低于‘十三五’时期。”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对央企乡村振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张晓红表示,“各中央企业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围绕产业、就业、消费帮扶等领域,持续创新帮扶举措,提高帮扶实效,在开局起步阶段取得了良好成效。”

“新发展格局下,必须破除产业发展的难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佐军认为,新发展格局带来了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机遇。华侨城集团聚焦主责主业,通过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凤喜表示,目前华侨城建设和运营成都安仁南岸美村、三亚中廖村、昆明呈贡乌龙古渔村等近30个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项目,所形成的开放式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4000万人次。

国家电网聚焦乡村建设行动,“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7552亿元,进一步提升农村供电能力,加快传统农村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

“主力军”赋能产业振兴

科技赋能、模式赋能、资源赋能,这是中国中化的助农关键词。“我们提供土壤检测、品种规划、农机服务、品质订单、金融服务等现代农业综合解决方案。”中国中化旗下先正达集团有关负责人刘剑波介绍,截至2020年末,该方案已在13个省份的64个县实现复制推广,联农带农约84.5万户,助农增收超过4亿元。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国资委架起市场和农民之间的“惠民桥”,组织推动进一步优化央企消费帮扶电商平台,更好连接脱贫地区产品和央企内部消费市场,已上架产品8800多款、累计交易额4亿元。今年,针对一些脱贫地区的农民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够、科学种粮储粮节粮意识不强等问题,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推出“惠三农”APP,让农民网上预约、“踩点儿”卖粮,少排队、多增收。中储粮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宋致远介绍:“目前该应用已注册用户70余万,预约售粮超3500万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推出7项数智化工程,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进程,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中国移动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重严表示:“‘十四五’末在全国打造智慧农业标杆项目260个,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科技、专业人才是对乡村振兴的有力托举。据了解,国资委将继续选派优秀干部投身帮扶一线,在246个定点帮扶县选派央企帮扶干部535人,在全国各类帮扶点派出上万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