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海市产业转型又传来重大利好消息。总投资83.39亿元的乌海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建设。作为一等大(1)型工程,该项目电站装机总容量1200兆瓦,建设期将拉动地方产值约350亿元,建成后,对于大幅提升蒙西电网的调峰能力,扩大电网接纳风电等清洁能源容量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支撑乌海市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的意义重大。
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是乌海市当下推动产业转型的新方向,对于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有着非凡的意义。
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乌海市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钢铁冶金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这种倚能倚重的产业结构在支撑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乌海市一度陷入增长方式粗放、环境约束趋紧等困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渐趋枯竭、生态文明建设加速推进,走出路径依赖,推动转型发展对于乌海市来说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近年来,乌海市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和关于“双碳”“双控”决策部署的有利契机,立足产业基础和消纳能力,坚持链群思维,将打造以风光氢储用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可降解塑料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全产业链基地,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作为加快产业转型的主攻路径,全力推进建设。
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便是乌海市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基地的重要承载地。日前,记者走进这里,只见车辆穿梭,机器隆隆,各个项目建设热潮奔涌。
“从立项到开工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为我们提供保姆式服务,我们也加紧建设,力争在7月份建成投产。”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负责人说,该项目自2021年7月开工后,便开启全速冲刺模式。
华恒新材料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占地面积约2700亩,主要生产产品为BDO(1,4-丁二醇)、PTMEG(聚四氢呋喃)、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均营业收入将达到90亿元,利税约1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2000人,对于乌海市落实能耗“双控”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当下,低碳产业园聚焦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正在全力打造锂电池负极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链,推动产业耦合发展。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增长极。数据显示,仅去年以来,该市引进实施新能源链项目25个、总装机容量386.3万千瓦,可降解塑料产业项目5个、总产能296万吨,有机硅项目2个、总产能95万吨,这让乌海市的产业转型迈出了新步伐。今年,乌海市计划实施重大项目186个,总投资1325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90亿元以上。这其中,很多都是新材料、新能源项目。
乌海市化工产业完备,每年工业副产氢约80亿立方米,发展氢能源产业该市也有着优越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国内首座民用液氢工厂投运;国内首条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生产线建成;首批海易通新能源装载机下线;氢能源公交车交付使用……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迎来了春天。
“乌海提出要争创氢经济示范城市,充分体现了乌海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更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公司将建设一条大功率氢燃料发动机生产线,形成完备的氢能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能力,吸引更多的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落地乌海,促进乌海以及内蒙古氢能产业健康发展。”乌海市海易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部长周致帆说。在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苏海图煤矿,由该企业生产的30辆电动重卡穿梭于矿区道路上,目前,这30台电动重卡已代替了60台传统重卡,有效减少了矿区道路拥堵和尾气排放。
当下,像海易通这样的项目“开路先锋”,正组团挺进乌海这方投资热土。山东联创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西黑猫炭黑公司、国轩高科公司一致建设锂电池新材料项目;东方希望集团、大唐集团、国能新能源公司集中投资光伏产业项目;东源、君正、三维、华恒纷纷布局可降解塑料项目;恒业成公司、兴发科技公司目光齐聚有机硅项目……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乌海市正在开展全产业链统筹布局,吸引和集聚上下游企业组团投资、集群发展,推动企业串珠成链,加快构建高端高质高效、集聚集群集约、专业专注专长的产业生态循环体系。(记者郝飚实习生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