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走基层丨于无声处守“国门”――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战“疫”见闻
新华社记者吴宇
这里不是飞机、船舶入境中国的口岸一线,却严格构筑严防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输入的技术屏障;这里没有熙攘的人流,却守卫着入境人员与进口商品防疫安全的检测关口。这是一处略显神秘的“战场”,两年来,于无声处守卫着“国门”安全。
这里就是与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浦东外高桥港等口岸形成前后道屏障,专门负责对入境人员和进口商品及其外包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又称“上海海关口岸门诊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累计对约170万人次入境人员和80多万份进口商品样本开展了核酸检测,占全国口岸检测量的两成以上。”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副主任田桢干首次向新华社记者披露“战绩”。
被保健中心工作人员视为“作战室”的房间,不到30平方米,墙壁上两行蓝色大字“不厌战 不懈怠”“精准检测 严把国门”格外醒目。正是这里,见证了多次防疫“国门”保卫战,展现出上海海关一线防疫的“硬核”力量。
“作战室”门口,是两条垂直相交的走廊。寂静的走廊尽头,就是大门紧闭的检测实验室。实验室外侧大门的中心位置,贴着印有“生物危害 受权人员方可入内”等警示字样的黄色标识。黄色标识上的病原体名称栏目,新增了一栏清晰的手写字“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实验室日核酸检测能力不过500人份,在海关总署和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迅速成为全国口岸最大单体实验室,日检测能力提升至3000人份。为了更好与口岸一线共守国门、同心抗疫,检测“阵地”进一步前移,在浦东国际机场建立方舱检测室,对于机组人员及其他紧急任务,最快数十分钟就可拿出检测结果。
田桢干告诉记者,只有检得快、检得准,联防联控战线的战友们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找准防控目标、划准防控范围、第一时间采取行动,掌握“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主动权,“这也是上海疫情防控有条不紊的秘诀之一”。
田桢干的另一个身份是海关总署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专家组组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入境人员及进口商品的核酸检测基础上,密切追踪毒株变异及影响,成为海关系统完成新冠病毒测序分析数量最多的实验室,并凭借掌握的一手科学数据,及时为全国口岸一线防疫规范作业、联防联控机制实施“人物同防”并进行策略科学调整提供了一系列建议对策。
在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记者看到好几个房间摆放着高低床,上面有被褥以及简单的衣物。两位检测组组长周娴和韩晓辉告诉记者,中心40多名检测人员分成4个小组,轮流值班,对入境人员与进口商品每天近5000份样本进行检测,保证全天24小时“随到随检”。高低床就是临时休息室。从2020年春节到现在,所有检测人员已是连续三个春节在工作岗位上度过。(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