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八十集团军某旅卫勤专业考核的曲折经历发人深思——战场救护,考核组频出“附加题”

“卫生救护经验丰富的任万震,此次考核竟然没及格!”初冬时节,第80集团军某旅组织战场卫勤专业考核,考核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在官兵中引发热议。

回想起考核经历,合成一营营部卫生员任万震感慨万分:“考题虽然出人意料,细想却又在情理之中。这一跤,跌得我心服口服。”

镜头拉回考核现场。“伤员腿部大出血、左臂开放性骨折……”接到伤情通报后,任万震从容自若、沉着冷静地展开救治。在短短几分钟的包扎固定过程中,考核组多次随机给出情况,任万震都能及时应对。

“好!”情况处置完毕,任万震举手示意完成操作。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考核组并没有马上给出成绩,而是冷不丁抛出一道“附加题”:“‘伤员’在等待后送途中伤情加重,并出现抵触治疗情绪,立即展开处置!”

这道超出以往考核常规的“附加题”,让原本信心满满的任万震顿时手心冒汗。

“以往也接受过心理疏导方面的训练,但在救治途中同步对‘伤员’展开心理疏导,却让我有点手忙脚乱。”任万震只能硬着头皮一边对“伤员”进行心理疏导,一边展开救治。然而,因心理疏导效果不理想,“伤员”抵触情绪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考核组判定任万震的成绩不合格。

“战场上,伤员的心理创伤往往和身体创伤同样严重!”考核组组长蒋萍萍的一席话,点醒了参考官兵:作为战场卫生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救护知识、完成必要的伤情处置,更要时刻关注伤员心理变化,将心理疏导贯穿救治全程。

无独有偶。考场另一侧,接到“‘伤员’左胸贯穿伤、左小腿骨折”的伤情通报后,卫生员黄强迅速携带救护器材前出,紧张有序地对“伤员”进行处理。

黄强刚处理完“伤员”的胸部贯穿伤,准备对“伤员”小腿进行捆绑固定时,考核组突然抛出一道“附加题”:“医疗器材被‘炸毁’,利用就便器材进行救治!”

“医疗器材被‘炸毁’?!”这突如其来的“刁钻”特情,让黄强顿感头皮发麻。他平时用惯了上级配发的制式器材,对使用简易工具进行捆绑固定的办法了解不深,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系统训练。黄强只得就地取材,寻找制式器材的替代物。由于缺乏经验,寻找到的替代物无法有效完成捆绑固定。最终在后送途中,“伤员”因失血过多,被考核组判定为“牺牲”。

“上级配发的制式器材固然方便,但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谁又能确保手头永远有称手的工具?”考核组成员管丽清说,“未来战场上有太多的未知数,胜利的天平只会向多备一手的人倾斜。”

考核结束,该旅组织官兵对考场上的种种“意料之外”展开复盘,针对战场救护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展开专项训练,并将总结的训练经验在全旅推广。

不久后,该旅再次组织实战化背景下的卫勤专业考核。参考官兵沉着应对考核组临机抛出的多道“附加题”,成功处置多种特情,分类救治、伤员后送等环节有条不紊展开,得到考核组的充分肯定。

短评

“意料之外”原本战场常态

■王 冰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第80集团军某旅卫勤专业考核的一段曲折经历启示我们:未来战场瞬息万变,不仅需要灵活应对,还要“多备一手”,严阵以待,才能蓄足胜战底气,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应对自如。

实战化考场连着未来战场,“意料之外”原本战场常态。训练考核只有多设置一些看似刁钻的“附加题”,用意外特情从难从严考验官兵,才能深度检视平时训练中的短板弱项,为下一步的针对性训练找准方向。倘若考核总按照“惯常思路”出题,依照“习惯程序”组织考核,就达不到发现问题和“打一仗进一步”的考核效果。

战场上需要什么,考场上就考什么。各级应不断改进考核方式,创新考核内容,多一些“出人意料”的特情,少一些“按部就班”的禁锢。只有平时多想特情、多练特情,把“意料之外”练成“意料之中”,才能在未来战场处变不惊、应对有法。(■何其亮 马开元 本报特约记者 徐海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