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谈药品集采成效: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倒逼“专利悬崖”实现

集采推动仿制药替代——集采未中选原研药使用情况变化新闻发布会15日在北京举行。数据显示,前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药价平均降幅均超50%。参会专家在介绍药品集中采购成效时表示,集采优化了药品使用结构,提升了药品可及性,减轻了患者用药负担,将倒逼“专利悬崖”的实现。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蒋昌松介绍了集采前的中国处方药品市场。他指出,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原研药和仿制药在集采前的金额占比超60%,而专利药的金额占比并不高。这说明过去中国没有形成有效的专利悬崖,药品专利到期后,原研药和仿制药价格并未下降。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带量采购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最有效药品采购模式,也就是医保代表患者购买,企业公平竞争,回归市场机制。这不仅打通了招标、采购、使用、支付、回款等药品流通环节的堵点,降低交易成本,也转换了委托代理关系,促使医生对药品的处方权与国际接轨。

关于目前的药品集采成效,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技术标准部主管柳雯馨介绍称,近年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范围持续扩大,前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药价平均降幅均超50%,最新一批胰岛素专项采购药价平均降幅约48%。

近期发布的《中国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亦显示,糖尿病用药共有15种,涉及金额约占口服降糖药市场规模的60%以上,集采后平均降价69%。高血脂、高胆固醇用药共有4种,涉及金额占降脂药市场规模的80%以上,集采后平均降价81%。

对此,柳雯馨指出,集采后药品采购量呈现“两减一增”的规律,未中选原研药和未中选仿制药采购量大幅减少,中选仿制药采购量大幅上升,后者对前两者的“替代效应”明显;药品价格呈现“三价齐降”的规律,中选仿制药价格下降最为显著,原研药价格随动下降,未中选仿制药价格也同步下降。“集采政策促进了药品使用结构优化,减轻了患者用药负担。”

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胡欣亦表示,集采使药品可及性大幅提升,减轻了用药负担,促进了“高端制剂,绿色原料”的发展,倒逼“专利悬崖”的实现。集采还带动了同病种药品价格全面下降,为各地探索门诊统筹、提高慢病重病报销比例腾挪出空间。

谈及集采在降成本、促研发方面的作用,胡欣指出,降的是“水分”而非企业利润,重点企业数据表明,中选产品销售人员平均压缩49%,销售费用占销售金额比例从40%下降到5%—10%。这促进了医药行业生态的改善和中国药品研发的良性循环。(田博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