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多位地方财政人士处了解到,已经收到财政部提前下达的部分2022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

中央财经大学温来成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明年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政策提前发力,以确保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

为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即设定地方举债“天花板”。按正常流程,每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在当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经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后确定,再由财政部分配至各省,各省再逐级分配至市县,这使得地方政府实际发债集中在下半年,影响债券资金使用效率。

为了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速度,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发挥政府债券资金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重要作用,2018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授权期限截至明年底。

除了今年外,前两年财政部均在上一年底提前下达了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规模均超1万亿元。一些市场人士预计此次提前下达的地方债额度也将超过1万亿元。

11月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合理提出明年专项债额度和分配方案,并研究依法依规按程序提前下达部分额度。

近期,部分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正式下达至省级。按流程,各省份也将会把部分获得的额度分配至市县。

今年9月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发文要求地方政府做好明年专项债申报工作,做好项目储备。随着各地明确了发债额度,将会在明年尽早发债,这有利于加快财政支出进度,而这一点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大要求。

明年专项债投向跟今年并没有什么变化,依然锁定九大重点领域,分别是: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近日解读称,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

在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当下,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成为基础设施投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将重点支持上述领域。

在提前下达额度和将债券资金投向重点领域外,地方能否有足够优质的项目储备十分关键,这关系到债券自己能否真正发挥效应。前述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要求,省级政府要统筹加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储备,推进成熟项目开工。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政府债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吉富星曾告诉第一财经,地方政府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要求来提升项目储备质量,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和施工准备工作,优先遴选符合投向、收益能平衡、准备工作充分的项目,确保项目早开工、早见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