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眺望前方,梦想仍在召唤——写在首批社招文职人员签约三周年之际
郭烨瑾绘
如今,距离2018年底首批社招文职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已有3年,各部队已陆续完成续订文职人员聘用合同工作。“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心灵的叩问,有的为绚烂的梦想,有的为向往的生活,有的是成长的需要,有的出于家庭的考量……是否续订聘用合同,是广大军队文职人员在事业路口必须做出的“单选题”。
据了解,大部分单位文职人员续订聘用合同比例较高,其中很多高达100%。本期,我们以陆军指挥学院为样本,透过这可喜现象,看看军队各单位做出了哪些努力,文职人员经历了怎样的思考。
——编 者
单位视角
捧出一颗真心,收获一片新绿
■熊东旭 刘波瑶
前不久,陆军指挥学院政治工作处干事刘东手执多份文职人员聘用合同走上讲台,心中有些没有底数。为了做好续订文职人员聘用合同工作,宣讲好工作程序和相关政策,尽量把人才留在部队,他事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然而,刘东没怎么开展宣讲答疑,续订文职人员聘用合同工作就高效有序完成了。
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意外。2个多月前,学院按照《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合同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要求,对聘期考核结果等次为合格的文职人员,拟与其续订聘用合同的,通过书面形式征求意见。结果显示,所有文职人员都有续订聘用合同的意向。
“与一些单位横向比较,文职岗位是很好的事业舞台;纵向观察个人成长,文职岗位为我提供了精神力量和成长平台。”文职人员冯东阳表示,工作3年来,他切身感受到学院真心实意解难帮困,科学精准使用培养,因此毫不犹豫选择了续订聘用合同。
“文职人员对自己的选择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走或留都在情理之中。从单位角度看,要想打造可靠稳定的文职人员队伍,关键不在一时的承诺,而在平时拴心留人。”学院政治工作处主任王悦说,必须在政策范围内增强部队吸引力,做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拴心留人”几个字,写好容易做好难,一笔一画都考验着能力与态度。
3年前首批社招文职人员步入军营后,为避免未来发展不确定性成为制约文职人员释放活力动力的障碍,学院党委深入调研后制订了《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办法》,从思想培塑、教育引导、培养锻炼、科学管理等方面着手,将文职人员纳入单位人才工程统一规划、统一培养、统一使用、统一保障,按照军事人员现代化要求体系设计文职人员职业发展路径。
为帮助文职人员尽快融入部队,他们根据上级统一安排,分批组织文职人员到部队当兵锻炼,体验基层生活、锤炼军人作风、接受思想洗礼。参观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旅史长廊,了解该旅光辉历程后,新入职文职人员李雅芹深有感触:“学习党史军史越深入,越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同时身处知识象牙塔和军营大熔炉,要努力把课堂和战场连接好,把使命职责担当好。”
坚定文职人员矢志国防的信念,理论武装、精神感召是根基,同时也要有创业平台和发展前景作支撑。
开展定岗工作时,他们将文职人员的年龄职级、专业特长、个人意愿等与单位建设需求相契合,科学定岗定责、合理统筹工作,坚持梯次衔接原则,建立完善科学的文职人员岗位发展规划。他们还兼顾专长能力与通用才干的培养,指定骨干进行一对一全程帮带,并多次组织文职人员入职培训、专业跟训,赴驻地大学进行业务培训等。
“要想当好教员,先要当好‘学员’。我们学的不仅有知识,还有如何传授知识的本领。”文职人员沈文科初次试讲失利后,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新教员专业跟训。期间,他掌握了多种授课方式,通过实践课教学学会了如何设置课堂结构、与学员保持思维同步。几个月后,他再次站上讲台,收获了阵阵掌声。去年,沈文科参加了学院中级职称评审:“即使成长中遇到了困难压力,但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发展路径,我就觉得有盼头、有奔头。”
在做好传帮带的基础上,学院积极搭台子、压担子,让文职人员挑大梁、唱主角,并制定稳定的人才激励政策,在立功受奖、评先评优、职级晋升等方面,不搞论资排辈,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目前,学院文职人员有9人成长为中青年骨干,8人享受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2人被陆军表彰为优秀文职人员标兵。
此外,学院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大力解决文职人员后顾之忧,将子女入学、家属就业、住房保障等列入办实事计划,及时落实困难救济、看望慰问、优抚优待等政策。去年7月,外训大队文职人员王邵华家乡遭遇特大暴雨,城市部分通信中断,交通阻断。得知这一情况,大队立即展开行动,多方协调后帮助王邵华联系上家人,并送去专项慰问金。“危难时,幸好有组织!”王邵华心中充满感激。
“捧出一颗真心,收获一片新绿。改革重塑后的人民军队,是文职人员成长的净土、沃土。我们会以政策为根基、事业为主干、真情做养料,使学院人才建设之树更加枝繁叶茂。”学院政委肖冬松告诉笔者。(读者 熊东旭 读者 刘波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