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见证“双奥之城”的变化——专访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部高级专家安东尼·埃德加

赵建通、张寒、黄智琪

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前总监、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部高级专家安东尼·埃德加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安东尼首次来北京是2003年,他说相较于长期生活在北京的人,他更能感受到“双奥之城”北京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位中国媒体的老朋友,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以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期间的近20年里,往返北京40余次。如今,站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距离国家体育场“鸟巢”不远处的桥上,“老安”说,北京已经是他的“第二个家”。

因为奥运而改变

和曾举办过2000年奥运会的悉尼奥林匹克公园一样,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也逐渐从单一的公园变成了人们的生活社区。安东尼说:“在2008年的时候奥森公园还仅仅只是一个公园,但是几年之后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大社区,变成了整个城市的一部分。人们在这里生活、购物,每个晚上都有人在这里唱歌、跳舞或者其他表演。我真的很开心人们可以把这里变得像家一样。”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随着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顺利进行,“三亿人的冰雪梦”也渐渐开花结果。

在安东尼看来,中国冰雪运动硬件设施的建设会极大提高中国冰雪运动普及程度。“如今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人们乘坐高铁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一天之内就可以在北京和张家口、延庆之间往返,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北京冬奥会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举办奥运,更多的是想要给人们提供一些额外的冬季运动基础设施。”

夏奥“遗产”助力冬奥

北京冬奥会秉承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部分冬奥会场馆由夏奥会场馆改造而成。从“水立方”变成“冰立方”、从五棵松篮球馆变成五棵松冰球馆,场馆的“华丽变身”意味着夏奥会的遗产在跨时空助力着冬奥的发展。

“我认为这样一种转变是非常棒的,中国在对2008年奥运会提出期望时就曾说过要给冬奥会留下遗产。现在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奥运场馆已经变成了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会展中心之一,每个场馆都有不同的用处,我认为中国不是以举办奥运会为唯一目的,而是建立在为人们遗留长期‘遗产’的基础上。”

几天前参观完冬奥场馆的安东尼给予了这些设施高度评价。他说:“我知道每一个场馆都在什么地方,比如主新闻中心、五棵松体育中心。虽然五棵松体育中心以前是篮球馆,但它现在已经变成一座现代的冰上运动场馆。”

“冬梦之约”即将到来

再过20个日夜,北京冬奥盛会即将开幕。提到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安东尼说:“北京冬奥会不仅仅对中国来说是独特的,这对全球人民来说都是独特的。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发生让冬奥会变得更加困难。但我相信每个场馆的比赛仍然会举办得很棒。”

安东尼在工作之余特别喜欢在北京逛逛胡同、拍拍照片,他说自己想捕捉北京最具有生活气息的一面。他拍摄的北京冬奥会场馆的照片在海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记者提出为安东尼拍摄一张照片时,他还特意让记者把背景里即将举办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鸟巢”拍进去。

“在‘鸟巢’周边拍照片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个闭环外最佳的拍照位置,在这里的每天晚上我几乎都能看到正在排练中的冬奥会开幕式灯光秀,不断变换的灯光颜色加深了我对开幕式的期待,这个开幕式一定会非常壮观。”安东尼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