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联村里日子红
新华社记者张力元
放眼望去,东李村到处是红色。村路两旁的店铺售卖各式各样的春联、福字、年画、红纸,有的老板图喜庆,一进腊月就换上了红袄。各地来的批发商熟练地询价、验货,小货车一趟趟出入村口。
山东省高密市夏庄镇东李村有数百年制作春联的历史。“春秋产、冬天卖,好日子围着红纸转。”今年64岁的村民李兆成说。
李兆成有30年手工制作红纸的经验,制成的红纸不仅颜色正,还可以分为哑光红和亮光红,在日晒下不易褪色。李兆成一天能做1500张红纸,但总是赶不上卖的速度。“很多人觉得自己买红纸、写春联过年有仪式感。”李兆成说,“忙的时候,我连梦里都在做红纸。”
东李村约有200户人家,从事春联相关生意的过半,因此东李村的年味也比别的地方来得更早、更浓。“虎年的原创生肖图案我们去年4月就设计好了,每年都是这样,过了年就开始构思下一年卖什么。”春联生产商王刚说。王刚今年33岁,大学毕业后回乡建厂,12条流水线日产6万副春联。
机械化生产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让春联有了更多样式,印刷体、书法体或卡通字体,大红纸、植绒布或贴纸,客户的不同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疫情发生后,带有平安、健康等寓意的春联更受消费者欢迎,而‘家和万事兴’则是年年畅销的主题。”王刚说。
这两年,王刚把春联卖到了网上,并提供个性化服务,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文案印制春联。“不少年轻人把流行语、谐音梗写到春联里,比如上联是‘脱单不脱发’,下联是‘发财不发福’。”2021年,王刚经营的工厂用纸1000吨,销售额超2000万元,带动50多名村民就业。
今年56岁的赵瑞贞就是其中一员。由于身体不便,赵瑞贞无法外出务工,几年前她开始在家门口打工做杂活,一天收入七八十元。“干这个不累人,心情也好。”她说。
在东李村的带动下,镇上的10多个村也发展起了春联产业。目前,全镇从业人员超4000人,年产春联等产品近8000吨,产值近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多地。
“好日子,贴对子”成了当地人的生活写照。乡镇主街道上,百余家店铺门前都贴着对联,窗帘店贴的是“物美价优合我心,精挑细选随君意”;饭店贴的是“选料天然人满意,用材地道客回头”;汽配店则是“车通路畅拓鹏程,艺博技高赢骏誉”……
夏庄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李然说:“‘红产业’带来了‘红票子’,让大伙都过上了红日子!现在镇上还有一批人自发研究起了年俗文化,乐呵着呢。”(张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