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存压力下,一些农村金融机构把目光投向自带资源的员工。日前,一则来自内蒙古林西农村商业银行的招聘公告引发市场关注。该行出台《引进资源型人才工作方案》究竟是何考虑,以招聘之名揽存是否合规?竞争加剧,以农商行为主的中小银行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近日,内蒙古林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该行公众号上发布的一则《引进资源型人才入围人员公告》引发争议。
公告内容显示,该行根据《引进资源型人才工作方案》,已完成引进资源型人才招聘考试工作。经该行相关会议研究,入围“资源型人才”的有五人。入围人员应在10日内在林西农商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存入不低于1000万元存款。据了解,目前该公告已被删除。
招聘对存款金额有硬性指标
这则公告经社交媒体传播后,引发了关注与讨论。
对于此次招聘,林西农商银行人事部一名员工介绍了相关情况。
该员工表示,“资源型人才”引进是该行员工招聘的一种渠道,也是缓解人员短缺和拓展业务的需要。该行往年也进行过“资源型人才”招聘,但并非每年都有。
据了解,公示名单中,有三名入围人员笔试成绩低于60分。该行员工表示,分数取决于考题的难易,该行会按照此前定制的工作方案,控制入围比例。
在被问及该行是否有揽储压力时,该员工坦言:“当然会有”。这名员工称,该行希望员工通过个人工作能力为银行做出贡献,揽储也可视为工作能力之一。入围员工需存款1年以上,入职后,该行会和考核其他员工一样,对入围人员进行正常业绩与品行的考核。该员工表示,希望公众不要对招聘有断章取义的曲解。
该做法涉嫌就业歧视
对于“带资进组”直接写进银行招聘公告,广东平威律师事务所张卫平主任律师表示,招聘什么样的人才,取决于用人单位自己的意愿。不过,此类行为涉嫌就业歧视。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表示,资源型人才,顾名思义就是有社会资源的求职者,比如有政府、国企、大公司等背景和人脉资源,能为银行拉来大客户的人。
与张卫平观点一样,赵良善认为,银行招聘资源型人才,剥夺了无资源关系的人的就业机会,从而侵害了求职者平等就业的权利,有就业歧视的嫌疑。赵良善建议,如求职者遇到类似事件或因此被淘汰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对此,一位地方监管部门人士表示,将存款作为招聘条件有失公正,也不利于银行发展。“因为存款多少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从事银行工作,本身就是对资源缺乏、缺少人际关系等就业人员的一种歧视。”
该人士认为,“以存款作为标准,极易把不符合银行工作要求的人员招录进来从事银行业务,也会将优秀的人才拒之银行门外,不利于银行今后的健康发展。”
农商行经营面临现实难题
“我觉得这个事,好像也没有那么差,但是社会反响确实不太好”。一名银行员工这样评论林西农商银行对“资源型人才”的公开招聘。
据了解,林西农商银行不是首家在招聘中对存款金额提出硬性要求的银行。
2020年12月,太仆寺农村商业银行发布2020年资源型人才引进公告,明文规定“具有稳定的客户资源,一年内新增日均存款达到3000万(含)元以上”。
阿鲁科尔沁农商银行今年3月18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招聘公告,要求一年内新增日均存款达到3000万元(财政性和行政事业单位账户除外),同时指出“审查通过的人员需在7日内,提供存入总行营业部不低于500万元(含)以上的存款证明”。
某行业研究人士介绍称,类似情况几年前在银行业并不少见,但是像林西农商银行这样公开写入招聘规则的确实罕见。据该研究人士了解,几年前某股份制银行还曾要求新入职员工在入职后一段时间后必须完成上千万日均存款的KPI,未能完成任务的员工会被归于派遣员工或者无法转正。
据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我国共有约1600家农村商业银行。值得进一步关注的是,作为全国网点最多、服务面最广的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乡村振兴、落实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农村金融经营确实面临着大行挤压、资金外流等难题。
上述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当前需要从两个角度去看地方性农商行的揽储压力。一方面地方性农商行往往与地方财政或政府绑定,很多存款都会是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的存款或者财政存款;另一方面,在市场化环境下,地方性农商行经营存在劣势,第一是不能跨区域运营,第二是网银等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本地的外出人口会将存款转向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或者城商行的分支机构,进一步导致存款流失。
这类“擦边球”的行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一位接近金融监管人士认为,无论是面对越来越下沉的大行竞争,还是监管对跨区域业务的限制,留给地方性小银行的最优解还是要发挥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小银行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本地客户、本地经济特色的了解程度较深,尤其是很多农商行,社员文化、居民之间的关系都比较紧密,感情也比较深厚,在这种情况下拓展业务,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同时,小银行的决策链条相对较短,是有可能通过差异化产品来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的。”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