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通力合作优化煤炭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等核准审批政策,落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充分释放先进产能。通过核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
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国已核增煤炭产能2.2亿吨左右,并增加应急产能约1亿吨。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再“出手”,明确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并新增3亿吨煤炭产能,彰显了强化能源稳价保供的坚定决心。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新增煤炭产能解读为鼓励和扩大煤炭消费,更不能误读为是给“双碳”目标变相松绑。
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21年,虽然煤炭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有所下降,但仍高达56%。从今年的供需形势看,我国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提升、供给弹性增强,运输保障能力加强,煤炭市场供需总体上将保持平衡态势。但是,由于国际能源供需形势错综复杂,安全环保约束、疫情反复、极端天气、水电和新能源出力情况等因素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把煤炭作为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强化煤炭兜底保障和应急保障能力。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新增煤炭产能,既是立足现实国情,也是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可能带来的新挑战,有利于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确保能源保供稳价。
需要注意的是,部署增加煤炭产能,不等于简单地增加煤炭产量,也不等于鼓励和扩大煤炭消费。产能是企业的生产能力,是理论值;产量则是企业的生产数量,是实际值。富煤贫油少气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忽视煤炭长期安全稳定供应能力的建设。但是,煤炭产能建设需要投资周期,从产能向产量转化需要时间;在实际运行中,受安全生产和资源禀赋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煤矿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可能有差距,即便是在去年煤炭供需形势趋紧的背景下,全行业各季度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也仅保持在72.5%至76.4%,只有一些开采条件较好的产区维持了较高的产能利用率;随着更多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煤炭产能建成投产,一些落后产能也将有序退出。此外,国家仍将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特别是严控钢铁、化工、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煤炭消费。
从另一个角度看,煤炭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发展现代煤化工,是发挥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特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大煤炭产能储备,也有利于为煤化工产业备足“口粮”,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站在能源革命与“双碳”战略新起点上,我们不能“谈煤色变”,而要更加科学理性看待煤炭产能“加减法”,统筹好供应保障和有序退出的关系,统筹好产能建设和煤炭消费的关系,统筹好煤炭产业发展新格局与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系。在新增煤炭产能中,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上大压小、增优汰劣”,在保障安全供给的前提下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释放先进产能,提高煤炭长期安全稳定供应能力,不能“捡到筐里都是菜”,更要坚决防止“劣币驱逐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