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马丽侠)4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以文物保护为抓手,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新闻发布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内蒙古文物局局长曹建恩在会上强调,2022年的文物保护工作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推动文物建筑维修行动三年计划2022年重点项目落地,实施阿尔寨石窟、嘎仙洞遗址、辽上京遗址及曼德拉山岩画数字化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

今年,内蒙古将进一步优化完善自治区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启动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遴选申报工作。加强石窟寺保护研究工作,编制完成《内蒙古自治区石窟寺保护利用规划》。成立万里茶道(内蒙古段)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推进辽上京和祖陵遗址、红山文化遗址群、阴山岩刻和万里茶道(内蒙古段)申遗基础工作。

与此同时,内蒙古文物局还将以“考古中国”项目深度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持续开展“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清水河后城咀石城遗址发掘工作,总结河套地区区域文明起源和发展路径、模式;启动“红山文化社会复杂化进程研究”区域性考古调查与赤峰松山区彩陶坡等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进一步厘清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聚落形态、功能分化,证实红山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大意义。继续开展辽上京城址考古发掘工作,以“城市考古”见证统一国家城市化进程,助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

另外,内蒙古今年将以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辽上京遗址、萨拉乌苏遗址、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哈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历史传统村落保护等重大文物工程为切入点,发挥文物资源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文物保护真正成为推动城市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