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七十一集团军某旅指挥控制营二连开展“三互”活动着眼官兵长远——全连帮一人:为了“诗和远方”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第71集团军某旅指挥控制营二连指导员汪骏习惯性地打开日记本,抬眼望向桌上摆放的退役官兵合影,他的思绪飞回到去年。

“2021年3月2日,星期二,天气:多云转晴……刘振即将退役,但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太好。接下来的几个月,该怎么做才能帮助他,让他不辜负剩下的军旅时光?”日记本里的一段文字,反映了汪骏当时的心境。

上等兵刘振,连队里出了名的“小胖墩”,他新训时脚踝受过伤,后来伤情反复,始终没能痊愈。去年军事体育考核时,他本想证明自己,结果不但“折戟”考场,还因伤情加重住进了医院。“平时没怎么参加体能训练,公差勤务也是战友们帮我分担,感觉自己一直在拖累大家。”尽管前不久填报留队意愿时,刘振已经选择了退役,但被战友搀扶着前往医院的路上,他还是“不争气”地落下泪来。

当刘振越发消极时,战友们的关心如同暗夜里的一束光照进了他的心里:出院归队,大家抢着帮他收拾东西,他的床头摆满了各种好吃的食品。伤情有所缓解后,连队又安排他跟着“师傅”学习他喜欢的摄影和烹饪。这之后,连队周末餐桌上多了刘振雕花摆盘的新作,他拍摄的战友照片也被制作成册,收入连队荣誉室。

刘振不知道,在他住院的一个多月里,大家可没少忙活。支委会讨论“三互”工作时,汪骏提议:发动全连官兵帮带刘振。于是,汪骏成为“三互”小组组长、全连官兵都是组员。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日渐康复的刘振走出情绪低谷,呈现出“在岗一分钟,干好60秒”的工作状态。

如今,已经退役的刘振在家门口的连锁餐厅工作,今年春节,他打电话向战友们拜年,并表示自己准备考取厨师资格证。想到这里,汪骏嘴角微扬。

翻开另一篇日记,时间是2022年2月1日,主题是“追光前行”:“大年初一,退役战士陈海怡打来电话拜年,他说:‘感谢组织的培养与锻炼,当兵这两年,让我变了一个人’。”

战士陈海怡曾是连队干部骨干眼中的“刺头兵”,“总冒泡、爱顶嘴”是他给大家留下的深刻印象。

一次,全连课目示范,陈海怡和班长陈家勇当众吵了起来。起因是陈海怡认为自己的动作节约时间,而陈家勇则觉得他的动作不规范。当时,汪骏对陈海怡进行了批评,但队伍解散后,陈海怡独自在训练场上反复计时验证自己想法的身影,被汪骏记在了心里。

汪骏知道,陈海怡并非故意“冒泡”,只是有时用力过猛或者陷入了误区。于是,他再次发动全连组成一个“三互”小组,聚集大家的力量,帮助陈海怡找准前行方向。他们结合陈海怡的个性特点制订专项训练方案,并派他参加旅里相关专业的各种集训与比武考核,引导他把冲劲倔劲用对地方,在训练场上拔节成长。最终,陈海怡在各类集训中表现优异,在比武考核中也名列前茅,还被评为“进步之星”。

昔日“老大难”变“尖子”,退役离队前,陈海怡郑重写下留言:“感谢连队大家庭给予我的帮助,让我可以不断追光前行。”

其实,在二连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上等兵杨大斌在军营里如愿学会了吉他,现在退役在家开设自媒体,成了“小网红”;大学生士兵王鸿程备考提干,连队为其请来高校教师辅导;中士周振超因退役后的就业问题发愁,连队为其提供科学的职业规划……

“无论战士走与留,我们都要帮助他们成才,让他们走好人生路,遇见更好的自己。”汪骏告诉笔者,“三互”活动,不止于帮带提高体能、教会操作技能,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战士们未来要走的路上,添置一盏不会熄灭的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火热的军营永恒的情。”合上日记本,汪骏拿出纸笔,对如何更好开展“三互”活动,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快评三两句

长期以来,各部队因时而变、紧贴实际开展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三互”活动,其中经久不变的,是巩固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军营内部关系。谈及“三互”活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拧成一股绳”,而绳子的抗拉程度,不仅取决于“拧”的合力,还有每根细绳本身的韧性。因此,不论怎样开展“三互”活动,归根结底都要把目光聚焦到官兵成长上来,通过集体帮带,把每名战士塑造成优秀人才,无论在部队还是退役后,都能有所作为,建功立业。(■靖 周 宋世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