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国“钟”匠雕刻北京时间

20世纪60年代

近百名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

大学毕业生与科研人员

辗转来到大西北的陕西省蒲城县金帜山下

开启了一段在黄土地仰望星空的征程

这场“西迁”建立起的

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

通过无线电授时

让作为我国国家标准时间的北京时间

真正属于中国

时光如水,初心如磐

如今陕西天文台已更名为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本部也从蒲城县搬至西安市临潼区

但大国“钟”匠的使命

始终时刻跟随着国家的发展步伐

不仅继续提供高精度授时服务

使北京时间的整体性能位居世界前列

也在原子钟的研发制造等领域

实现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用自立自强的拳拳科技报国心

为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2月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首刚在空间光钟实验室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

我们的授时服务就跟到哪里”

这句豪迈的口号

既源于从老一辈科研人员身上

汲取的理想信念与赓续的红色血脉

也源于不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造大国重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自信

这些承担大国使命的授时人

守护北京时间

走过每一分,每一秒

向着深空与深海进军……

点击链接,阅读详版:

大国“钟”匠——记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首刚和他的“时间团队”

文字记者:张伯达、郑昕

参与记者:梁爱平、张晨俊、张博文

视频记者:梁爱平、张晨俊、郑昕

海报设计:殷哲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