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83集团军某旅冬训锤炼官兵灵活处置特情能力——没吹防空哨,“敌”机突然临空

“‘敌’直升机过顶,官兵竟不知道隐蔽。难道只有听到哨音才知道有‘敌情’?”1月10日上午,第83集团军某旅冬季适应性训练总结复盘会上,该旅领导组织官兵剖析这一典型事例,并进行讨论反思。

前不久,该旅组织冬季适应性训练。为增强冬训的实战氛围,他们临机增设对抗课目。一路上官兵真打实抗,灵活处置遇到的“敌情”和意外情况。

没想到,在全旅官兵呈两路纵队沿山林小路徒步行进时,两架“敌”直升机从行军梯队上方低空掠过。听到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和螺旋桨的破风声,有的官兵抬头仰望,却没有立刻隐蔽。

“‘敌’直升机过顶却没人隐蔽,敌情意识哪去了?”这一现象引起该旅领导高度重视,并对此进行责问。没想到,有的官兵反而感到委屈:“我们没有听到指挥员的哨音呀,还以为是我方直升机呢!”

记者探寻事情原委得知:原来,“敌”机过顶这个课目他们经常练,还制订了多套隐蔽疏散和打击方案。每次组织训练,官兵都是听指挥员的哨音来处置情况。久而久之,大家养成了“听哨音应对敌情”的习惯。这次对抗演练,“敌”直升机临空,指挥员忙着处置别的“敌”情,没来得及吹哨。结果,本应及时隐蔽疏散的官兵,对危险视而不察,甚至错认为是我方直升机。

“战场上,不会每次危险来临时都有哨音提醒。‘听哨音应对敌情’的习惯要不得!”得知缘由,该旅领导专门组织官兵围绕这一典型事例展开讨论。大家认识到:任何类似实战意识淡漠的习惯,都可能在未来战场上带来致命的后果。该旅以此为契机,引导官兵结合自身战位,深入查摆日常训练中与实战要求相背离的深层次问题,制订整改措施,逐一挂账销号;训练考核中不打招呼临机设置特情,锤炼官兵临机处置能力,引导官兵时刻绷紧“备战弦”;加强信息化战争特点和武器装备性能研究,充分预想战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敌情,分类制订处置方案,有针对性展开强化训练。

前不久,该旅运输勤务营组织卫生救护考核,上士杨成文为“伤员”止血包扎时,场地上突然飘来一团黄色烟雾。面对这一意外情况,杨成文当即放下手中的夹板,为“伤员”和自己戴上防毒面具,然后小心翼翼地背起“伤员”,转至上风口,得当的处置方式得到了考核组的好评。

事后,杨成文说:“我们有了敏锐的敌情意识,就不会出现‘听到哨音才知敌情’的尴尬了!”

记者感言

让“哨音”响在官兵心中

■刘建伟

因长时间用哨音替代“敌情”预警,导致官兵养成了“听哨音应对敌情”的习惯。当“狼”真的来了——“敌”直升机临空时,官兵竟视而不察。

这个典型事例,无疑给各级指挥员敲响了警钟:推进实战化训练,要谨防养成类似实战意识淡漠的习惯。“敌”机来袭的哨音预警,决不能仅仅响在耳畔才作出反应,一定要在每名官兵心中长鸣不息。

未来战场瞬息万变,处置方式自然也要灵活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训练不能搞僵化套路。同时还应认清,僵化套路的本质是实战意识不强。唯有真正树立敌情随时发生、战争随时打响的练兵备战观念,才能保持箭在弦上的高度戒备。(■ 刘建伟 李伟欣 通讯员 魏启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