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2月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放在了重要位置。
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
何为最低收购价?据了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具体做法是,依据水稻和小麦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实情,在当年稻谷、小麦收获季之前,针对稻米和小麦的具体品种,如稻米分中晚籼稻和粳稻等,分别公布最低收购价,如果当年实际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则粮食交易按照实际价格进行,反之,就会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穆月英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利于避免市场价格波动给种粮者带来的利益冲击,避免“谷贱伤农”。当前,农户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利于保障农户在市场中的权益,并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1年12月,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六省已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各省确定的第一批收储库点达1100多个,近期安徽、黑龙江两省又增加了第二批收储库点共106个。截至目前,已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91亿斤。
“对稻谷和小麦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有效帮助种粮农户抵御市场风险,保障种粮收益。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便是应对种粮成本上升对种粮利益冲击的重要举措。”穆月英表示。
稳定玉米大豆等补贴政策
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给出了“2025年,力争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6亿亩,产量达到2300万吨左右”的目标后,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农民扩种大豆的积极性”上,提出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农户在种植品种选择方面有自主权,按照目前的比较收益,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确实有待提高。要提升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提高每亩大豆的单产。目前,我国大豆每亩地单产面积在130公斤左右,全球大豆单产约在200公斤左右。此外,还需要降低劳动力成本,如利用转基因等技术降低人工成本。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分析师边婷婷也认为,提高农户种植大豆的收益才是扩种大豆的关键。2021年大豆种植收益略少于玉米,鉴于种植玉米也更为省工,农户在品种的选择上或更青睐于玉米。预计东北地区租地成本、农资化肥、种子、农药等成本持稳或微幅上涨,2022年地租成本或增加100-200元/亩,每亩化肥成本将提高20-40元,其余种植成本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预计2022年大豆种植成本将增加120-240元/亩。在种植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若要扩种大豆,2022年在大豆种植补贴及大豆价格方面也需要多种思路。
穆月英表示,我国对不同谷物分类施策,对玉米和大豆实施生产者补贴政策,除直接增加了种植者的收入外,还促使农户在种植选择中向玉米和大豆倾斜,提高土地要素的密集度,推动采用农业机械和精耕细作新技术提高技术的密集度,从要素和技术等方面促进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水平。
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对农民来说,种粮“靠天吃饭”具有一定风险性,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会给粮食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保险是分散风险的工具,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风险的工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穆月英告诉记者,若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遭遇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及其他意外事故时,就能及时获得适当弥补种植损失的赔偿,这对农民来说将直接解决后顾之忧、保障收入。目前我国给予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60%-70%的保费补贴。
“多年来,粮食作物保险逐步得到完善,每亩保险金额最初是侧重于保障物化成本,实践中,我国种粮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为了保障种粮者生产成本过高带来的利益损失,我国近几年开始实施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了种粮物质和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等全部成本。当发生风险冲击时,通过弥补粮食生产中的成本损失来提高种粮收益保障水平。”穆月英说。
穆月英表示,总体来看,家庭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经营单位,但受自然资源禀赋影响,农户生产经营较难获得规模效益,在市场竞争中无论是投入还是产出均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通过政策保底使农民种粮不亏本,再通过市场让农民增收,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马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