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编辑部 | 李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球最大的指数提供商晨星公司日前发布了二季度亚洲股市展望。在展望中,晨星看好受益于经济复苏的“消费敏感型”公司,同时看好通信服务公司和比亚迪(002594),并预估比亚迪的公允价格为280港元,这意味着比亚迪当前股价存在17%的上涨空间。
消费敏感型行业预期值得乐观
腾讯、网易受益
晨星亚洲股票研究总监陈丽子指出,一季度,经济敏感性高的行业,如技术、基础材料和通信服务,其表现超过了其他行业。美国市场也出现了相似的趋势,因为市场主流预期是利率即将达到峰值,由此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乐观情绪,推动相关受益板块上行。
晨星一直以来的判断是,利率将在二季度达到峰值。因此,二季度有较好表现的可能是消费敏感型行业。
例如通信服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晨星重点看好中国联通(600050)和中国电信(601728),同时认为网易和腾讯因为承担通信服务的相关业务,也会从中受益。
晨星二季度调整了推荐公司名单,并认为,由于股价涨幅过高,工业、航空和医药医疗等领域目前的机会并不明显。“我们不认为目前的医疗保健领域有很强的进攻属性,因为股价很不稳定。但我们仍然在医疗保健领域进行了推荐。最近,我们剔除了创新生物制药公司,增加了石药集团作为推荐股。这应该会提供更多的防御属性。此外,我们还增加中国燃气控股公司,另外,我们认为,新奥股份(600803)也是一家高质量公司,在目前的价格上,我们更喜欢新奥。”陈丽子表示。
在她看来,房地产市场存在结构性的机会,首先,房地产行业依然是低估最严重的行业,而且目前住房开工率有所提高。不过,内房的复苏速度更慢,同时一二线开工更多,三四线较少。因此,房地产仍然会延续分化格局。专注于一二线成熟的房地产公司出现了一个买入机会,但以三四线城市为重点的公司则需要观察。晨星二季度推荐太古地产、中国海外发展、吉宝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及领展房产基金。
“我们认为,投资中国市场的最佳方式,仍然是关注那些专注于国内市场的股票。以国内消费为中心,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以及新能源产业。”陈丽子谨慎乐观。
看多比亚迪到280港元
销量和利润率是两大催化剂
晨星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股票分析师孙飞认为,今年中国汽车销量将减少2%~6%,原因是2022年年中左右,政府发布了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促进了2022年的汽车消费。这一举措促使2022年6月~9月汽车消费大增38%,以及全年5%的汽车销量增长。
与前几年相比,2023年政府对市场的刺激力度有所减小,再加上消费者购买意愿减弱。孙飞说,“2023年汽车销量预计下降2%~6%,这是假设税收优惠政策不会在今年重新推出的情境下,我们做出的最好假设。”
“因此,二季度的汽车销量会因需求前景低迷而继续受到压力。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看好新能源汽车。我们看到许多地方政府已经推出了各种类型的补贴,包括现金奖励的交易补贴、额外减免、提供新能源牌照等。因此,我们预计,二季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同比增长25%至30%左右。”
在新能源汽车上游,电池厂商正迎来关键原材料价格的大降情况。比如,碳酸锂价格相比高点已经下降了六成,那么这是否会为新能源汽车厂商带来更多利好?孙飞向《红周刊》表示,“电池成本的下降确实会给电动车带来利好。但对于一季度(相关公司业绩表现),我们预计大多数电动车厂商的盈利能力将继续受到压力,这主要是由于价格战、促销活动等将价格控制在了一个较低的范围内。”
到二季度,孙飞预计,随着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下降,电动车厂商的利润率会受到更多提振,特别是到今年下半年,叠加较强的季节性,电动车厂商的利润会出现上涨。
在新能源车领域,晨星二季度看好比亚迪,因为在产品多元化、电池以及插电技术等方面的领先,比亚迪具备全球竞争力。一季度,比亚迪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93%,销售势头保持强劲。晨星对比亚迪的公允价格估计是280港元,这比比亚迪当前(4月28日)股价有约17%的上涨空间。
“推动比亚迪股价上涨的催化剂有两个,”孙飞表示,“一是月销量,比亚迪今年的目标是300万辆汽车。一季度他们交付了50万~55万台,大约是目标的18%。所以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销售势头将会越来越旺。投资者也需要密切关注每月的销量情况,特别是下半年,随着汽车销售旺季的到来,公司是否能够保持强劲的势头,实现全年300万辆的目标。二是利润率。在特斯拉一季度利润率低于市场预期的情况下,比亚迪能否在下半年以更多的销量和更低的电池价格增厚利润率,对于市场情绪的影响非常重要。如果有坚实的利润率,投资者信心会增强,对未来的展望也会更乐观。”
亚洲银行是避风港
对于近期的银行危机,晨星亚洲银行业高级股票分析师Michael Makdad表示,硅谷银行有大量的证券投资,这些都是有较高利率风险的长期证券。而亚洲的银行,包括中国的银行、新加坡的银行和韩国的银行,资产负债表都比较简单,贷款在其中占了绝大部分,所以相对安全。
日本的银行更为安全,因为日本银行的贷款额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0%,比上述国家的银行小很多。而且日本中央银行有大量现金储备。而且即使储户提取出大量的储蓄转移到其他地方,日本银行业有大量流动性可以满足储户。
“我认为,在整个亚洲,银行没有什么脆弱性,特别是一些优质大银行,如新加坡银行,不会受到硅谷银行的风险传染。但日本银行、香港银行确实因为和国际接轨程度更高,所以存在一定的传染风险。但我总体认为,在全球范围内,亚洲银行是一个避风港”,Makdad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