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郝儒冰)7月21日,记者走进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谢尔塔拉农牧场,这里遵循“生态优先,以草定畜”原则,科学配置草地的生态和生产功能,将草地保护与适度利用相结合,在保护植被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土地作用,谱写了高产、高效草牧业建设的特色篇章。
悠闲吃草的牛儿
一辆车就是一个野外科考站,在哪里停留,工作人员就可以俯下身子考察这片草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7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野外观测研究站副站长闫瑞瑞在位于谢尔塔拉农牧场的台站,带着科研团队对牧场各类牧草的长势进行科学测量。
闫瑞瑞向媒体团介绍项目情况
记者了解到,2015年,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示范样板项目落地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每年6~8月份,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在天然草地饲草生物含量最高峰时进行生产测定,为中科院实验研究提供有力数据。中科院则会根据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恢复天然草地制定一整套方案。各个试验区在专家的指导下,根据草地需要肥料情况,每年进行草地养分回补,通过切根疏松技术划破草根,提高土壤的透气性,草场得到再生复壮,还使用免耕播种机补播一些适应性强、有饲用价值的优质牧草,增加草群的种类和覆盖度,提高优质牧草比例,促进草层的产量和品质。
监测牧草涨势
“一栏之隔,这边的牧场播种了量身定制的优质牧草,牛儿的体格就肥壮不少,另一边的牧场未采取相应的措施,牛儿就相对瘦一些。”闫瑞瑞表示,连续多年扎根草原,亲眼目睹牧民们的生活水平因草牧业科技得到大幅提升,也见证了草原因草畜平衡,得到生态最大化、生产最大化的农牧双赢效益。
一辆车就是一个野外科考站
据了解,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有限公司发挥农牧结合优势,坚持“立草为业、以草养畜”的草牧业发展方向,依托呼伦贝尔草牧业科技示范项目的支持,充分发挥科技在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加大牧草种植面积,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使得天然草地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草原产草量大大提升,草畜矛盾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