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 胥晓璇 编制
4月16日凌晨5点多,东风航天城天还没亮,车队已经出发。记者们分组出发,我们乘坐统一的BJ80,随机动三组3号车,由一位班长带队,穿越茫茫夜色,一路向北,迎接神舟十三号回家。
带车班长边行车边和我们聊天,“我们刚刚路过革命烈士陵园,远眺一下还可以看到东方红卫星发射场、两弹一星试验地。”
不到6点,我们到达23号集结点,对讲机指示,在这里待命,6点半出发。大家把带来的早点吃了一点,眯了十分钟。
6点半,车队准时从23号集结点出发。6点40,手机显示没网了。
一路看到有其他遂行不同任务的车队在不同地点集结。
7点多,对讲机传来消息,一会儿戈壁路况,挂4H模式。刚刚下戈壁没多久,我们的车突然大幅度漂移出车队,一车人倒向一个方位,有设备摔在了地上。好在带车班长经验比较丰富,很快收住了车,归队。但是我们很快发现,有一台相机,镜头裂了,幸好准备了很多备用设备。
8点多,到达指定地点待命,此时显示行车110多公里。
下车,此时戈壁风很大,天很冷,穿着一层冲锋衣显得有些不够。正有点担心飞船返回,听到对讲机传来声音:请注意时间节点:9点42,降落伞开伞;9点44,抛大底;9点45,我们准时出发。方向:西南。
时间节点和飘落方向预告很清晰,看来一切都在掌控中。
此时,戈壁滩里竟然有了一点微弱信号,看到了央视直播,解答了风力虽大但不影响降落的问题。我们也放心了。大家各自下车,向西南方向眺望。
看到直升机了!上车!随着一声指令。车队万箭齐发,直奔落点。
戈壁滩和沙漠交织的路况,车队在快速行进掀起的一片沙雾中抵达回收现场。返回舱呈直立状态,国旗插在返回舱两侧,科研人员正在对返回舱进行处置。
翟志刚顺利出舱,报告感觉非常好。航天员王亚平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现场,航天员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大家的情绪,欢呼声不断。记者听到这句话更是泪目。半年前,问天阁前,记者拍到王亚平的女儿在人群中使劲挥着小手带着哭腔喊妈妈。如今,王亚平终于可以见到女儿了,可以给女儿讲更多浩瀚星河里的故事了!普通的母亲,伟大的航天员。致敬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三名航天员都说感觉良好!太好了!”有科研人员在现场感慨。犹记得三名航天员第一次太空出舱时,“我已出舱,感觉良好”“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的接力。本次回家,感觉良好乘组继续接力“感觉良好!”会心一笑的同时,大家都很动容。
航天员感觉良好,这是地面无数的工程配合人员最大的欣慰。科研人员、搜救队员都在忙碌,间歇我们采访了开舱手苏黎明。
“欢迎回家!”27岁的开舱手苏黎明为航天员乘组送上第一声来自地球的问候。他激动地说,“这次开舱太顺利了,而且是很难遇到的直立状态。”“训练时需要两到三分钟,今天只用了1分30秒。”“今天打开舱门第一时间,航天员在冲我挥手,准备了很长时间的那句欢迎回家很激动地说了出来,还和指令长握了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只有神舟六号和神舟十三号两次是直立状态,直立状态是航天员比较舒服的状态,今天飞船的返回状态十分理想。”曾经打开11艘神舟飞船舱门的李涛接受采访时也很感慨。
现场,李涛、冯毅、苏黎明,三代开舱手的接力传承也让人感动。这次苏黎明做开舱手,曾经打开11艘神舟飞船舱门的李涛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协力配合。苏黎明也亲切地把李涛称作师傅。开舱任务完成后,三代开舱手在舱前留下了难忘的合影。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吴斌介绍,医监医保人员和航天员的交流表明,航天员精神状态健康状态都特别好,3名航天员这次健康状况都可以打100分,这标志着长期飞行在轨驻留技术的完善。这也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任务,可以说十分圆满。
人群中也有参与执行搜索等任务的牧民。牧民巴尔斯说:“之前只看过发射现场,这是第一次看回收现场,太激动了,和看电视太不一样了。返回舱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东风着陆场就在额济纳旗,在我们自己生活的地方迎接神舟回家,感觉十分自豪!”敖其尔说:“我们就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次也承担了一些任务。飞船从这里起飞,如今也在这里着陆。这里有过三易旗府为航天的光荣历史,如今还有很多人在参与航天这项伟大的事业,无论是上一代,我们这一代,还是我们的下一代,会一如既往支持祖国航天事业发展。”
北京时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据当地警务人员介绍,着陆点就在赛汉陶来苏木界内。
现场负责安保任务的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额济纳边境管理大队民警张杰说:“航天员在我们辖区回到祖国怀抱,太激动了,这也是我第二次参与神舟飞船返回舱着陆安保任务,为这一天,我们已经演练了很多次。”
赛汉陶来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也参与了此次任务。赛汉陶来边境派出所是全国管辖面积最大的边境派出所,辖区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其中绝大部分地区为沙漠、戈壁,无人区达70%以上。为了确保神舟十三号返回外围的绝对安全,他们做了许多默默无闻的工作。他们的故事也许无人知晓,但是在共和国的航天事业里有很多这样的无名英雄在托举。
赛汉陶来蒙古语意为美丽胡杨,虽然现在还并不是胡杨林最美的季节,但是,坚韧的胡杨精神,和航天人勇攀高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都令人敬佩。
回望神舟十三号的旅程,精彩纷呈,180多天的太空飞行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快速交会对接、第一次女航天员出舱、第一次太空画展、第一次径向撤离、第一次快速返回……
作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收官之战,神舟十三号开展了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首次在轨利用手控遥操作设备控制货运飞船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初步验证了空间站与来访飞行器手控遥操作系统的功能性能,检验了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了空间站舱段转位技术和机械臂大负载操控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积累了宝贵经验;圆满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航天员王亚平迈出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两次任务的成功不仅为后续出舱活动进一步积累了经验,也让实施舱外作业逐渐成为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工作常态;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在精心布置和维护的“太空之家”,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迎新年、贺新春,享用丰盛的“太空年夜饭”;利用闲暇时间关注北京冬奥会赛况、钻研中华传统文化,全面考核了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空间站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开展广泛领域的空间科学实(试)验研究,进行了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了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航天员与京港澳学生对话,举办太空画展,两次天宫课堂的冰雪实验等有趣有料的科普,给无数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太空记忆。航天员们还和美国学生进行了交流,为人类科普做出贡献。
浩瀚星河,从神舟飞船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次任务都有技术突破,都是历史性的时刻。一次次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历史就这样被一步步标定。
11时05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全部安全顺利出舱,进入医监医保车,他们将在这里吃到他们返回地球的第一餐,并进行重力再适应。大约中午一点半,航天员由医监医保车辆转运至直升机,随后乘专机返回北京。
神舟十三号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2022年,我国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下半年,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6名航天员将会师太空。
自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实施载人飞行任务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再到长期驻留的不断跨越。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航天人飞天逐梦的勇敢与执着,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着中国智慧和力量。
神舟飞船从内蒙古升空,航天员在内蒙古着陆,在内蒙古的四子王旗、额济纳旗,神舟印记随处可见,从宾馆到学校,很多名字以神舟命名。航天印记深深烙印在内蒙古人民的心里,这也让人深刻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深厚的人民基础和历史底蕴,中国梦飞天梦的千年追求和圆梦历程令人感慨,成绩也令人惊叹!
回看历史,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神舟、天宫、嫦娥、天舟、天问、祝融,这些航天器名称寄托着国人对航天事业美好的祝愿。
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年,神舟十三号完美归航,航天员6个月太空旅行精彩纷呈,为这一时间节点献上最深的敬意,最美的祝福!
对浩瀚无垠的宇宙,我们一直有着神秘的遐想和探索的向往。如今,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正在一步步实现,空间站建造,正在一步步梦圆。广袤太空,浩瀚星河,怀着无限的好奇不断探索,中国人将在太空谱写更加壮丽的诗篇。(记者李霞王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