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昆都仑河两岸,天气渐暖,正是春耕备耕时节。银号镇文圪气村的不少村民却无心备耕:“污染问题不解决,我们根本没心思种地。”
“文圪气村有铁矿,企业来开发,带来的工人和家属不少,村里基础设施不够用,生活垃圾处理不完,只能堆在那儿。”接完村民代表打来的电话,银号镇党委书记刘迎旭穿上外套就往村里赶,“走哇,咱们去‘拉话话’(当地方言,指聊天)!”
到了村委会大院,刘迎旭走进会议室,几名村民和企业代表正吵得不可开交。
“问题咋就一直解决不了?”村民杨茂春火气不小。
“员工都是租的村民的房子,哪有租客给房东装修房子的道理?”企业代表白喜达气也不顺。
“你这……嘿!书记来了,听听书记咋说。”杨茂春看到刘迎旭。
村民和企业代表各坐一边,刘迎旭走到中间坐了下来,打开本子放在桌上。“各位消消气。”刘迎旭语速也挺快。“现在咱们整个包头市都在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来咱们村里开发,大家都受益,是不是?”刘迎旭看向村民代表这边,几名村民点点头。
“话说回来,搞开发也不能破坏环境,得按制度办事,对不?”刘迎旭接着说。
“那是当然。”白喜达回道。
“大家一块儿想办法,有话慢慢说。”刘迎旭说。
你一言我一语,争论的焦点渐渐清晰了起来——解决矿企带来的生活垃圾污染,村里亟待采购一批垃圾清运设备,但问题在于这个钱谁来出?怎么出?
说到这儿,刘迎旭把本子往前一推:“你们看看。”杨茂春仔细一看,刘迎旭的本子上,企业收入、占地补偿、房屋租金、村集体收入、垃圾清运设备价格写得详细。
“这样行不?企业一次性先拿几万元出来,把现有垃圾清理掉,再采购一批设备。往后每年村集体出些钱,把环境卫生维持住,不够的钱企业来补。”刘迎旭说。
村民和企业代表都低头算起账来。
“企业最近要技改,资金压力太大。”白喜达有些发愁。
“村集体出钱,我怕村民大会通不过。”杨茂春摇摇头。
“咱们得从长远看。企业来开发,村民增收,企业也获利。大家都得了实惠,责任也要共同担起啊,咱们不能眼睁睁看着环境破坏了不是?”刘迎旭说。
沉默许久,白喜达一抬头,“行!我们一次性拿出6万元。”
杨茂春算了算,也表态,“差不多,村集体以后每年也能出个三五万元,要是还不够,咱们再商量。”
刘迎旭把本一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也符合国家政策,我再想办法争取些资金。”
拉完了“话话”,大家伙儿往外面走。刘迎旭拉住杨茂春,“老杨,你家的地翻了没,农资备齐了没?”杨茂春一愣,随即笑着说:“都买好了,我今天下午就去地里。”
拖拉机轰鸣,载上农资农具,文圪气村的村民们如往年春季一样忙碌起来。(记者翟钦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