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津湖之水门桥》展现生命过程,朴实情感最动人心

作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长津湖》的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由原班人马打造,讲述了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七连战士在敌人撤退的咽喉要道“水门桥”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

影片延续了《长津湖》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以紧张激烈的情节铺展、丰富深入的细节刻画,再现了七连战士们的生死情谊和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精神。

总监制黄建新透露,在《水门桥》中七连的人物和故事会更加丰满和完善,影片中战斗更加激烈,任务更加艰巨,面对的考验也会更加残酷,“虽然这是个悲壮的让你不得不落泪的故事,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每一个生命的过程。”

《长津湖之水门桥》总监制 黄建新

与角色融为一体 真挚情谊无需刻意表现

在前作《长津湖》中,影片以围剿“北极熊团”敌人作为结束的节点,吴京、易烊千玺等饰演的七连主要成员的最终命运并未揭晓,“其实我们在这个戏里只完成了一个人物角色,就是雷公,”黄建新说,“第一部《长津湖》上映之后,很多观众在追问,还有几个人他们在干嘛?他们去哪里了?观众对人物的关心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承载着观众的关注与期待,主创团队在续作的创作中收集了大量的观众反馈和想法,“我们觉得下一部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在第二部基本都剪成后,有时间了我们还是去做了一些补充拍摄,比方说一些细节、情感、场景上的衔接,还有一些必要的交代和改变,又补充拍摄了一部分。”

例如在《长津湖》中出现的沂蒙山小调,成为了勾起观众情感的一个点,引发了强烈的共情与共鸣。所以在《水门桥》中,“需要观众能够真正的跟随着人物进入水门桥这一仗,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展现、一个地点的攻坚战,来看到这批战士的勇敢奉献,这批年轻人的无私无畏,还有这批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在补拍的时候,只要导演组把拍摄想法告诉演员,就会立刻得到响应。黄建新不无感动地说:“我们只要把补拍的内容发出去,演员们不管在哪个剧组,都是想尽办法挤时间来拍。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他们都已经角色附体了,只有是角色有好的方向,他们就会扑上来。”

对整个创作团队来说,这部电影的拍摄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每一个人到最后都觉得不像是在拍电影,而就像是身在其中。这些演员们天天在一起,感觉他们就是七连,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出的完全是随意的真挚,不是刻意的真挚,因为平时在生活中他们就是这样。”

《长津湖之水门桥》海报

重细节确保连贯 拍摄难度远超经验范畴

创作《长津湖》与《水门桥》的时候由三位导演分工拍摄,黄建新作为总监制负责统筹协调,整体的拍摄计划都由他来把控,“我会跟导演商量他们之间的衔接,比方说我们需要一个细节贯穿,那么把它整出来,写出来以后给大家说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你一定要在哪个地方怎么拍,我要怎么衔接。”

“这次的拍摄绝对是超出了我的经验范畴,有太多的细节太多的艰难,”黄建新感叹道,“举个例子吧,三个导演同时拍,从开始在江南水乡,演员们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到最后所有人都受了伤,衣服被打得破烂不堪,中间到底打过几个仗、哪边被擦伤?哪边的衣服烂了……这些都是要衔接的。缴获了什么枪、枪是怎么拿的、什么时候换抢、什么时候换子弹……这些在拍摄之前,我们都做了十几轮的准备,然后用1000多幅图片固定下来,每个组拍摄时都要严格的遵循才能接得上。”

但即使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也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偶而还是会出现失误,比方说打仗打过头了,原来给的图纸衣服是会烂到这个程度,结果打着打着烂的比原定严重的多,后头的戏我们已经拍了没这么烂,所以我们只能中间再写一场戏,来把这个东西解决掉。”

《长津湖之水门桥》剧照

被朴实情感打动 投入创作感受精神洗礼

于观影者而言,电影《长津湖》是一次精神洗礼。对创作者来说,拍摄《长津湖》同样是一次精神升华。“从战场上延伸开来的这种精神,在创作过程中都转换到了每一个人身上,你就知道这个电影一方面是对观众的影响,同时在拍摄过程中也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影片中呈现出的战士之间的生死情谊深深地打动着黄建新,无需豪言壮语,无需刻意催泪。战场上,战士们毫不手软、不惧牺牲的勇猛精神;战场外,他们对国、对家、对战友的无限温情,汇聚成最简单最朴实的爱,让黄建新一次次的破防流泪。

“你能感觉到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被拨动了,有很多处细节让你那一瞬间就没办法不被感动。比方说到最后最危险的时候千里要出征了,万里看着他哥眼泪快流下来了,他哥捏了他捏的脸,想着他当年笑的样子,可是他脸上笑着,眼睛里却忍着泪,在止不住的要出来的那一瞬,你就会被打动。所以拍这个电影,我觉得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铭记烈士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黄建新看来,拍摄《水门桥》的意义就在于纪念和平来之不易,“这是一个超越了战争的电影,它实际上的主旨是在呼唤和平。”(文/张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