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退役前夕,陆军某边防团阿拉山口边防连三名战士主动申请执行巡边任务——老兵的告别
冬日阿拉套山寒风凛冽,陆军某边防团阿拉山口边防连营房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猎猎。
这天一大早,3名即将退役的老兵崔丁辉、冉鑫、何小林,早早就起了床,准备执行军旅生涯最后一次边境巡逻任务。
马上就要离队了,他们不约而同向连队党支部提出申请:参加最后一次巡逻任务!他们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向坚守多年的边关告别。
匆匆吃完早饭,3名老兵便开始准备执勤所需物资器材。这样的例行巡边任务,他们执行过多次,物资数量、装备型号,早已烂熟于心。但这一次,他们格外细致,每件物资都对着清单反复核对、再三整理。
集合哨吹响前,3名老兵已在集合区域等待。他们相互检查武器装具、整理军容、擦去帽徽上的白霜,等待出发命令。
“向×号界碑出发!”受领任务后,巡逻分队官兵登上巡逻车,向着目标点位进发。
车窗外,皑皑雪山连绵不绝。望着熟悉的边关风景,3名老兵思绪万千。四级军士长崔丁辉感慨:“十几年来,边关的变化天翻地覆,但我始终忘不了曾经艰苦的戍边岁月。”
入伍第一次巡逻,他就遇上11级大风,狂风将他吹了个“倒栽葱”。以后遇上大风天,官兵就将背包绳绑在腰上,顶风前行。如今,边防官兵已经用上了信息化执勤设备,执勤更加科学高效……
中午时分,巡逻分队抵达目标地域附近的英雄山。这里矗立着该连官兵的精神坐标——连队前身阿拉山口边防站首任站长吴光胜的雕像。
1962年,吴光胜带领17名官兵徒步来到世界著名风口——阿拉山口,挖地窝子建起一座边防站。他去世前的心愿,就是将骨灰撒在阿拉山口边防线上,继续守望国门。10年前,该连在英雄山为老站长立起一座雕像,这里从此成为官兵的精神高地。
雕像前,3名老兵向老站长庄严敬礼并郑重告别:“老站长,我们马上就要退伍了。请您放心,无论在哪里、无论干什么,我们一定继续发扬连队大风吹不动、诱惑打不动、强敌撼不动的‘三不动’精神!”
按计划,接下来是徒步巡逻。经过两小时跋涉,山顶上熟悉的×号界碑出现在老兵们眼前。拾级而上,上士冉鑫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来到界碑前,他掏出毛笔小心翼翼地蘸着油漆,和战友一起,一笔一划为“中国”两个大字描红。老兵们用衣袖擦拭界碑上散落的尘土,与这位“相识”多年的“老战友”依依惜别。寒风中,眼泪被吹落在界碑上,瞬间化作一朵朵洁白的冰花。
描红结束,老兵们展开国旗,面对界碑庄严宣誓:“若有战,召必回!”雪山之上,嘹亮的誓言响彻云霄。
余音绝处,一场特殊的“交接仪式”在界碑旁举行。上士何小林走出队列,拿出一摞泛黄的笔记本。那是他的执勤日记,里面记录了他12年来对防区天气、人文、地形等方面的总结。下士兰昌霖伸出双手郑重接过,向老兵敬礼并承诺:“请老班长放心,我们一定守好祖国西大门!”
返营途中,崔丁辉带领战友唱起连歌:“没有盛开的鲜花,没有绿色的森林,迎着阿拉山口的狂风,守卫着神圣的国门……”
上图:巡逻途中。易 宇摄(■夏步恒 范 勇 易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