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张丽——高血压可防可控

制图:孙 鑫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据统计,目前全国确诊高血压人数近3亿。高血压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加,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也会随之升高。但高血压不是老年人独有的疾病,年轻人患高血压的也不少见。

引发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遗传因素,父母或直系亲属患有高血压;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寒冷和疼痛刺激、过度劳累、长期精神紧张等;机体老化,如年龄增长、血管僵硬老化;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饮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熬夜、久坐、缺乏运动等;其他易引发血压升高的疾病,如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打鼾)、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动脉狭窄、大动脉炎、肾上腺肿瘤等;某些药物影响,如激素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芬必得等)、抗抑郁类药物、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免疫抑制剂等。

高血压的危害性很强,是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初发高血压时通常无症状,仅少数人有头晕、头痛的感觉,因症状轻或不典型,容易被忽略。血压测量是正确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的前提。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即高压和低压。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以上测量的坐位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如果之前明确诊断为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后,收缩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家庭血压测量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的有效手段。建议战友们养成自我监测血压的良好习惯。如果自测血压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但水平偏高,如收缩压在130-134mmHg,舒张压在80-84mmHg,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建议每月至少选取两天,测量早、中、晚不同时间点的血压数值。若自测血压后,收缩压的平均值大于等于135mmHg,舒张压的平均值大于等于85mmHg,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若已经开始进行降压治疗,自测血压后,收缩压的平均值大于等于135mmHg,舒张压的平均值大于等于85mmHg,说明血压尚未控制达标。如果医生为患者测量的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而患者自我测量的收缩压小于135mmHg,舒张压小于85mmHg,可诊断为“白大衣高血压”或“假性高血压”。如果医生为患者测量的收缩压小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而患者自我测量的收缩压大于等于135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85mmHg,可诊断为“隐匿性高血压”。如果血压波动大或控制不理想,可到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互联网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方便医生准确判断血压波动规律,从而提供更精准的降压治疗方案。

战友们测量血压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血压计。电子血压计与传统的水银柱式血压计相比,可以减少人为测量误差。建议战友们尽量选择上臂袖带式血压计,测量的数值更准确。

正确测量血压。测量血压前保持平静,至少静坐5分钟,放松身心,不要说话。注意测前排空膀胱,根据臂围选择合适的袖带。大多数人可使用标准规格袖带(长22-26cm、宽12cm),肥胖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超过32cm),臂围过小者应使用小规格袖带。测量血压时尽量保持坐位。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落地放松,血压计袖带中心处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线,袖带下缘距肘窝2cm,袖带松紧度以能放入1根手指为宜,不要过紧或过松。初次测量血压时,左右两只手臂都要测量(两只手臂测量的血压不会完全一致,差别一般小于10mmHg),以后测量时测血压高的手臂。如果需要重复测量血压,应间隔1-2分钟。特殊人群,如高龄衰弱老人、糖尿病患者等,应分别测量卧位血压和立位血压,观察有无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建议体位改变后的第1分钟和第3分钟进行测量。若立位血压与卧位血压相比,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可初步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注意测量时间。清晨与傍晚是测量血压的最佳时机,其他时间测量的血压可能比这两个时间段测量的血压值低。建议初诊高血压患者或血压不稳定者,连续5-7天测量血压和心率。每天早晨、中午、傍晚、睡前测量,测量后及时将血压值和心率值记录下来,以便去医院就诊时给医生提供参考。血压监测期间还应记录起床时间、睡觉时间、三餐时间及服药时间。经治疗血压控制良好者,每周至少监测早、中、晚血压各1次,如有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应随时测量血压。

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研究表明,在长期控制血压稳定的前提下,收缩压每降低10mmHg,脑卒中的发病率可降低20%,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可降低28%,死亡率可降低13%。

防治高血压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摄盐量小于6g,同时适当多摄入富含钾的食物,如橘子、橙子、香蕉、菠萝等。

戒烟限酒。饮酒时血压有短时下降,之后会持续升高。如果高血压患者长期嗜烟酒,会明显抵消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还可能加重动脉硬化进程,促使血糖升高、血脂异常、尿酸升高,不利于健康。

控制体重。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理想体重指数一般在19-24之间。体重指数较高的战友可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间歇高强度训练,以达到减脂、增肌、减重的效果。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坚持运动。高血压患者首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同时结合间断的抗阻力量训练。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蹬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跳绳等,抗阻力量训练包括平板支撑、深蹲、拉力训练等。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进行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每周进行两次抗阻力量训练。运动强度可通过心率加快的程度反映出来。中等强度的运动一般要达到最大目标心率的60%-80%(最大目标心率≈220-年龄)。战友们运动时要注意补水和监测心率,避免运动过量。尽量不要在清晨(心血管突发事件的高发时段)和空腹时运动。

定期复诊。当血压不稳定或波动较大时,不要擅自增减降压药物,应及时就医。高血压患者就诊时可携带自测血压和心率表(连续3-5天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和心率数值)、服药情况(药名、剂量、频次)等资料,以提高就诊效率。如果有近半年的抽血化验结果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也建议携带。

高血压可能导致全身各个重要脏器发生损伤。这一过程往往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长期、平稳地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能有效减少和延缓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高血压带来的并发症。因此,高血压患者除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外,还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治疗。治疗时要做到3个达标:

平稳达标。高血压患者要纠正“降压越快越好”的错误观念。过快、过急降压可能加大心肌缺血、脑缺血等疾病的发生概率,损伤肾功能。治疗高血压时,通常应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数周至数月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目标水平。

晨起达标。人体血压存在昼夜波动规律。清晨起床后血压迅速升高,这个时间段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建议高血压患者遵医嘱选择长效制剂的降压药物,或在早晨醒来后马上服用降压药,使晨峰血压达标。

长期达标。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服用降压药,并养成定期监测血压的习惯,以便及时发现血压波动。如果连续多日的血压测量值均超出正常水平,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若血压超过180mmHg,持续1小时不降,或伴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意识丧失,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果血压一直平稳达标,且没有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不要随意停药、减药或更换降压药物,以免造成血压波动。此外,要积极治疗和控制与高血压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打鼾)、肾动脉狭窄、肾上腺肿瘤、肾衰竭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