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21年进口量达11.24亿吨。自2015年以来,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80%左右。
(资料图)
“我国已经站在世界钢铁生产第一线,正在向钢铁强国迈进,但是没有资源强国的保障和支撑,钢铁强国的基础就不会稳固和牢靠。”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近日表示,钢铁业要大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铁矿石价格高位运行
铁矿石价格走势牵动钢铁业神经。
自2019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上涨,特别是2020年疫情给全球政治经济走向增添诸多变数,在金融炒作等诸多因素推动下,进口铁矿石价格不合理大幅攀升。2021年,铁矿石价格一度攀上230.59美元/吨的最高点。之后,随着中国需求减少,铁矿石价格逐步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四季度以来钢铁生产明显回落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自2022年10月底以来上涨超过40%,焦煤价格上涨超过10%,原燃料价格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撑,同时也提醒钢铁企业仍要保持合理生产和原料采购节奏,消除炒作因素。”骆铁军说。
针对近期铁矿石价格过快上涨等情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铁矿石价格监管工作。有关信息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关注铁矿石市场价格变化,将会同有关部门紧盯市场动态,持续加强监管,对散布虚假信息、哄抬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绝不姑息,切实保障铁矿石市场价格平稳运行。
据了解,我国是全球铁矿石最大买家,但由于“内钢外矿”地位不对等等因素,定价权严重缺失,钢铁业降本增效乃至平稳运行面临挑战。从更深层次看,这也凸显了我国钢铁业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的痛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当前,矿产资源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运敏在近日举行的2022(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市场高端论坛上表示。
为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优化原料供给结构,中钢协向国家有关部委上报了《关于实施“基石计划”、提升我国钢铁行业资源保障能力的建议》,从海外矿、国产矿和废钢等铁资源三大来源入手,切实改变我国钢铁资源来源构成,从根本上解决钢铁产业链供应链资源短板问题。
据了解,目前,“基石计划”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国内铁矿项目审批明显加快,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22年前10个月,我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2%,投资增幅居采矿业之首。部分重点项目加快研究推进,目前已有6个重点铁矿项目开建,建成后可新增铁精矿产能近3000万吨。
骆铁军表示,“基石计划”相关工作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下一步,中钢协将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进“基石计划”国内铁矿开发、海外资源开发以及扩大废钢应用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加快国内铁矿项目建设
我国铁矿储量居全球前列,但也存在资源禀赋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国内铁矿投资、铁矿石产量波动徘徊,远远不能满足钢铁业发展需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夏农在论坛上表示,国内铁矿项目建设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国内铁矿项目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发展、技术进步加快和基础设施、配套条件等不断完善,一些地区铁矿资源开发的比较优势不断提高,以前在技术、经济上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这些都是加快国内铁矿项目建设的客观基础和有利条件。从全国范围看,当前加快国内铁矿项目建设比以往更加具有潜力和空间。
夏农表示,要统筹处理好国内铁矿资源勘查、矿山开发和环保安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支持国内铁矿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和综合利用,有效解决项目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快推动国内铁矿项目建设。
王运敏也提出,勘查和开发是同等重要的,矿产资源只有采出来、用起来才能体现价值,不能只勘查不开发、只增储不增产。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战略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与水平,是提升国家资源供给保障能力的关键,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核心。
2022年11月16日,西鞍山铁矿项目正式开建。该项目保有资源储量13亿吨,涉及年产铁精矿千万吨级,将为我国贫铁矿资源绿色高效开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鞍钢集团是国内最具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十四五”时期大力实施钢铁、矿业“双核战略”。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宏启表示,鞍钢矿业将以打造五个一流(一流成本管控、一流体制机制、一流创新能力、一流生态环境、一流智能制造)为发展路径,以打造世界级成本、世界级规模、世界级产品为标的,以建设世界一流资源开发企业为战略目标,着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补链延链强链,切实维护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熊宏启透露,以“基石计划”为契机,鞍钢矿业确立了与国际一流矿山企业进行全方位对标提升的目标,规划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鞍钢成为铁精矿产量亿吨级企业。
“随着‘基石计划’的落地,国内铁矿产量将保持稳中有增态势,我国铁矿石供应‘外增内减’趋势将逐步扭转。”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分析,国内铁矿资源基础保障能力将增强,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矿产量在10亿吨左右。
做好废钢资源回收利用
业界普遍认为,未来较长时期我国铁矿石需求仍将处于高位水平,钢铁业应积极探索形成多元、可控的资源供应模式,做好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是可行的途径之一。
废钢是唯一可以大量代替铁矿石的再生原料。每用1吨废钢,可相应少消耗约1.7吨铁精矿粉,从而少开采4.3吨铁矿石原矿,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焦化、烧结、炼铁等高能耗工序的生产压力。
“打造绿水青山,废钢铁产业功不可没。”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树斌表示,2021年,我国炼钢消耗废钢总量为2.26亿吨,对比使用铁矿石冶炼减少3.62亿吨碳排放,节约0.79亿吨标准煤、3.84亿吨新水,少用3.84亿吨精矿粉。
当前,我国废钢资源产出量已达到相当规模,2021年我国废钢资源总量约为2.7亿吨,预计2025年废钢资源将达到3.4亿吨以上。“未来5年至15年,我国废钢资源产出进入快车道,废钢将逐渐成为铁矿重要补充,废钢替代铁矿份额将呈现增长趋势。”范铁军表示。
据了解,环保法、固废法的实施和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国“双碳”战略的推进,都为钢铁企业“多用废钢少用铁矿石”创造了条件,都会助力废钢铁产业发展。
“到‘十四五’时期末,全国炼钢废钢应用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把废钢产业真正打造成产业化、产品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工业化体系。”李树斌表示,我国废钢铁产业未来发展要以大型钢铁企业为依托,以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及大型废钢铁企业为引领,运用区块链+废钢铁场地运营管理项目、废钢智能化自动检验系统、高效节能环保的废钢铁加工装备,坚持标准质量,加强规范管理,建立有序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为我国钢铁工业超低排放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开创新格局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