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科技发展再迎新信号。1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北京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举办构建新发展格局讲座,就全力打造北京全球金融科技发展高地相关话题进行探讨。在“全力打造全球金融科技发展高地”的要求下,会议进一步强调了要用好技术创新、做好广大金融科技企业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会议首次提出了“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金融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的新思路。从行业发展来看,业内已有部分金融科技机构、银行等市场主体正在扮演“服务商”的角色,但金融科技发展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难点。
(资料图)
北京探索金融科技新信号
会议指出,北京既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也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条件也有责任在金融科技发展上走在前列。金融科技是全球金融创新与竞争的重要着力点。要充分发挥北京金融科技资源优势,紧抓“两区”建设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机遇,持续在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生态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全球金融科技发展高地。
细数北京金融科技发展成果,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和“监管沙盒”试点,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一批支撑金融科技发展的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相继落地,金融科技领军企业持续涌现,初步形成了千亿级产业集群。“两区”建设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又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巩固扩大领先优势。”这是会议提出的发展目标。在具体举措上,会议强调,金融机构、科技企业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主力军,要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依法合规实施金融科技创新项目。有针对性地做好广大金融科技企业服务,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金融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1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2022年内多地将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等写入“十四五”金融改革规划,其中广东、深圳、上海等地均曾提及做好数字金融底座建设、培育金融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相关内容。在北京的金融科技发展路上,“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金融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则是首次提及。
所谓金融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通俗理解即是第三方机构通过技术输出,推动金融机构转变原有业务模式、组织架构等,利用数字信息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智能决策,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用户金融服务满意度等效果。
谈及培养金融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的重要性,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金融数字化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金融企业提高智能化水平,通过数字化和金融需求场景结合,实现金融创新并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服务商的存在,有利于帮助部分数字化进程慢、科技水平较低的金融机构,利用外部力量实现快速转型,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江苏苏宁银行金融科技高级研究员孙扬指出,当前,行业内已有部分金融科技机构、银行等市场主体正在扮演“服务商”的角色,通过金融业务全流程数字化,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培养一批金融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也是为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即金融科技创新目标是要促进金融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金融动力。
哪类企业受益
近年来,数字化的滚滚浪潮席卷各行各业,数字经济逐步重塑全球经济竞争格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大前提下,加快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水平也成为现阶段金融行业承担的重要使命。
业内普遍认为,金融科技的本质就是金融服务与底层技术的结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金融行业全新的服务模式。科学技术也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底座。
本次会议同样提到,技术创新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石,要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拓展更多应用场景。用好产学研用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底层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同时加强对前沿技术的跟踪、研究和应用。国家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十分重要,要做好服务。用好大数据交易所,夯实底层数据基础。
对于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孙扬直言,当前市场上金融科技底座建设仍然是不充分的。一是缺乏充足的、合规的信用体系服务商,无法为金融机构提供农村、个人、小微企业等群体的信用服务;二是各地区数据要素平台建设良莠不齐,金融机构要获取政务数据、行业数据等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和壁垒;三是金融科技机构在产品打磨上还有待提升,部分现有产品标准化和稳定性还不够充分,可能会对金融机构的业务造成影响。
“金融机构的转型正在不断深入,但整体上仍然是不充分、不彻底的,不同规模的机构在技术应用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金融机构面临着人才瓶颈和技术惯性,数据也很难打通。”盘和林补充道。
为了解决金融科技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完善顶层设计,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金融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的功能,正是用于弥合技术鸿沟、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培育金融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同样也创造了新的机会。孙扬认为,培养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观点提出后,能够辅助金融机构在个人信贷、信用卡、财富管理、生活场景服务等领域,快速补齐运营和获客短板的服务商将更受金融机构青睐,具备充足金融行业领域知识积累的科技公司有望抢占先机。此外,具备数字化转型咨询、调研经验的服务商也有市场,毕竟金融机构要先通过调研考察,确定战略方向和发展规划等。
融360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叶大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宏观环境来看,金融科技底座建设顶层规划逐步明确,数字技术不断再造金融业务流程,推动金融科技的新发展。从应用场景来看,金融科技底座建设应用场景逐渐细化与多元化,逐渐深入到零售业务、小微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场景当中。
“总体来看,金融科技行业将迎来发展的新春天,包括金融科技平台以及持牌金融机构等都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目前,中小银行、区域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均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将是数字化转型的受益者。”叶大清如是说道。
守住发展安全底线
除了强调用好技术创新、做好基础建设外,针对北京金融科技发展,会议还提出,应用场景是最好的催化剂,要深化发布和对接机制,支持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跨境贸易等领域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范围。
同时,发挥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作用,做实金融科技研究院等创新服务平台,用好产业引导基金,打造全链条金融科技专业服务体系。持续提高金科新区承载力和国际吸引力。丽泽金融商务区在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上持续发力。石景山、房山、通州等结合自身实际打造特色园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办好数字金融论坛。
2021年8月,首都北京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并发布实施方案,至今已取得积极进展。2023年1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北京金融资源总量已居全国之首,金融业已经成为北京第一支柱产业,数字经济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超过四成。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北京市的数字经济保持增长势头,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3.9%,占到全市GDP比重的42.7%,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增加值也分别增长了8.6%和6%。
“相比深圳、上海等地,北京拥有最多的金融机构总部,尤其是重要的金融机构总部几乎都在北京,监管机构总部都设在北京,也有利于抢占政策先机,更利于发展金融科技、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孙扬指出。同时,北京知名高校众多,金融科技人才储备充足,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上拥有天然优势。
在盘和林看来,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是金融监管部门基于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做出的部署,这也反映出北京监管和金融机构之间联系紧密,金融创新举措的监管方案能够快速、有效落地。此外,既可以推进创新,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做出反馈,也可以及时防控金融创新的潜在风险。不过,金融科技在未来发展中也要确保与监管并行,防止脱节。
孙扬进一步提到,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应该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金融科技产业互补发展,制定好金融科技标准,规范化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减少金融机构使用金融科技的复杂度。
而会议同样强调,越是发展越要守住安全底线,加强审慎监管。持续完善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加强“两个试点”成果推广应用,建立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