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002291)更名为“遥望科技(002291)”,这意味着是时候和这家国内女鞋第一股说再见了。
(资料图)
今日低调的星期六曾经风靡全国,与百丽、达芙妮齐名“三大女鞋”,并且请来曾经的顶流全智贤代言。遗憾的是,在上演“上市即巅峰”的剧本后,公司鞋业业务日渐没落,时至今日只能投身于互联网广告业务。
鞋业大厦倾覆得很突然,新兴的互联网广告主业能否重塑辉煌?
鞋业就这么垮了
星期六成立之初,主要经营百丽的内地代理销售,并借助百丽的品牌快速打通各地渠道。
随着百丽品牌在内地的火热,星期六与之的利润矛盾也随着爆发,时任老板张泽民感慨道,““没有独立营销网络、自主品牌,开发设计能力薄弱的中小鞋企只能专事加工生产,参与同质低价竞争,最终的命运必定是逐步退出市场。”
于是,星期六与百丽的携手告一段落,并开始自主品牌的营销。凭借着过往销售渠道和销售经验,星期六不仅布局一线城市,还不断开拓二三线城市的下沉市场,将连锁店开遍全国各地,并于2009年登陆A股。
好景不长,过度激进的扩张遭遇了新品设计感不足、品牌溢价不被消费者认可,星期六的库存开始激增。
据统计,2011年星期六的一年期库存金额就达到了6.51亿元,平均存货周转天数最严重的时候达到了820天。
2013年,星期六的净利率跌至1.96%,与上市之初2009年的12.94%,缩水严重。
新开店还未捂热,星期六又被迫开始了关店潮。自2014年以来,星期六频频关店,截至2022年上半年星期六全国直营+加盟门店数为874家,较2013年的2363家,大幅减少了1489家。公司还曾于2017年录得净利润的亏损3.52亿元。
受困于鞋业的业绩不利,星期六于2019年以17.88亿元取得了杭州遥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89.4%股权,开始布局互联网广告业务,并且出售了鞋履生产公司佛山星期六科技和子公司星期六鞋业,只进行鞋业贴牌生意。
事实上,星期六还于今年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持有的星期六鞋业100%股权,最初定价6.02亿元,无人问津,后调价至4.82亿元,被浙江乐飒科技有限公司看中,目前双方正在协商交易条款。
近年来,星期六一路剥离鞋业,转型互联网广告业务,直至公司更名为为“遥望科技”终于宣告这一场转型之路的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转型之路中,创始人张泽民夫妇一路减持,遥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如栋则成为了公司目前的最大自然人股东。在2022年4月份的董事会换届中,谢如栋成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
这也使得,星期六这一场“转型”之路看起来更像是遥望科技的一场“借壳”之旅。
直播能“躺赢”吗?
“遥望科技”的主要创收来自于直播带货。
在股民中,遥望科技的名声可能还不够响,但公司是直播带货界实打实的头部MCN。公司目前在抖音、快手、淘宝上均有布局,但主阵地在快手。
遥望科技旗下不仅有瑜大公子等头部带货主播,还有王祖蓝、张柏芝、张予曦、娄艺潇、贾乃亮、黄圣依等签约合作艺人。
当下,电商行业高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4万亿元,其中,直播电商市场份额占比约5%。
剥离女鞋业务后的遥望科技,能否就此在风口中躺赢呢?
直播带货具有鲜明的“IP属性”,对于遥望科技同样如此。遥望科技旗下虽然有众多艺人,但带货能力当属“瑜大公子”。
近日,遥望科技发布2022年双十一的“战绩”:双11期间总GMV达到31.87亿元。对于旗下主播的个人业绩,公司并没有披露,不过可以从相关数据中窥见一二。
在“爆品聚核11揭幕战”的这场双11揭幕战中,瑜大公子的单日GMV达到了1.4亿元。要知道整个双十一持续时间近20天,即便以该日一半的GMV0.7亿估算整个周期,瑜大公子的个人总GMV将达到近14亿,几乎相当于全公司的43.93%。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公司依赖于主播大IP,这形成了类似于不少上市企业存在的“依赖大客户”问题,尤其是果链企业。而在直播界,也出现过李子柒与资方的冲突,这意味着公司存在与大主播关系维护的风险。
近年来,诸如顶流带货主播薇娅、李佳琪均出现过停播,那么瑜大公子是否也会出现停播事故,又会对公司业绩造成什么影响,同样值得关注。
除此之外,带货质量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夕日快手一哥辛巴就曾陷入“假货风波”,而在双十一期间,瑜大公子也陷入过Whoo品牌的“打假”风波。
据悉,遥望科技供应链已经与超2.5万个品牌,超10万个产品达成合作,覆盖美妆、生活、食品、服饰等全品类。如何确保商品质量、服务水平不出问题尤为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遥望科技的主阵地是快手。快手电商的打法是以价格换量,这一操作确实帮助平台带来了流量,但也陷入了利润转化的困境。
遥望科技2022年半年报的数据来看,公司互联网广告业务的毛利率为22.03%。近期爆火的东方甄选主攻抖音平台,在新东方的财报中,电商毛利率为37.8%。两者之间的差距几乎差了一倍。
在电商日益内卷的当下,如果打价格战,价格下限很难有所突破,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毛利率还将遭受影响,如果不打价格战,又将靠什么提升利润质量?
在电商行业的红利期,企业业绩固然漂亮,但如何在未来持续突破,则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