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像双翼的神马
(相关资料图)
飞驰在草原上
……
我们将成钢铁工人
把青春献给包钢。”
在包钢集团
“齐心协力建包钢”展陈馆
一首《草原晨曲》
再现了
朝气蓬勃的各族儿女
义无反顾告别家乡
从祖国各地来到包头
齐心协力建包钢
的生动画卷
在包钢炼钢厂制钢三部
转炉主控室的操作台前
“钢三代”孙承碧
一边紧盯监控画面
一边操控着
电脑屏幕上的数据
掌控着炼钢炉里
钢水的“火候”
从炼钢生产一线的
普通炉前工
一步步成长为
炉长、包钢首席技能大师
孙承碧用突出的工作业绩
接好班、担好责
孙承碧
“我的爷爷、姥爷、爸爸、妈妈都是包钢职工,每次家里聚会,话题都离不开包钢。包钢,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像我爷爷一样8万多名建设大军梦想开始的地方……”
孙承碧一家与包钢的缘分
始于一个不算抉择的抉择
1953年
孙承碧的爷爷孙兆久
在鞍钢工作
1954年,孙兆久得知
正在筹建的包钢急需建筑工人
彼时,他的儿子孙家敏
刚刚出生1个月
是留在鞍钢
还是去
“人盖被、被盖沙”的荒滩
孙兆久毫不犹豫
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条件
满怀激情地投身于
包钢的建设中
孙承碧的爷爷(左)
在包头,孙兆久等建设大军们
靠手拉、肩扛、小车推
创造了平地起高炉
荒漠变钢城的人间奇迹
开启了内蒙古工业化的起点
谱写了一段动人的佳话
孙承碧的爷爷(第一排左一)与他所在的小队
孙承碧的父母是“钢二代”
父亲孙家敏参与过
包钢4号高炉、4号转炉
等项目的建设
母亲王培集曾在
包钢机械化公司工作
这一代包钢人见证了
发展中的包钢
孙承碧的父亲
循着长辈们的足迹
孙承碧接过了沉甸甸的“接力棒”
上班的第一天
孙承碧站在父亲参与建设的
4号转炉前
曾经的青涩懵懂
化为了即将迈向新征程的坚定
孙承碧
“爷爷那一辈是开拓者,父辈是建设者,现在时代变化了,自己这辈需要的是改革创新。”
20多年来
孙承碧与转炉为伴
他在岗位上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业余时间加强学习
不断提升技能
积极钻研炉前技术
他所带领的班组
在提高转炉冶炼效率
降低冶炼成本
稳定钢水合格率等方面
成绩突出
各项冶炼指标在全厂名列前茅
从“一炉铁”到“百种钢”
从“建包钢”到“强包钢”
以前
“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
现在
一批批“包钢制造”
走向全国和世界
重点项目建设现场
如今的包钢
有“颜值”更有实力
10月6日
孙承碧早早来到厂区
换上工作服、大头鞋
戴好安全帽、口罩
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此时
转炉平台上
铁水奔流、钢花璀璨
策划:周秀芳
监制:徐亚军
文案:宋爽 李超然
摄像:呼布琴 王磊
剪辑:呼布琴
新媒体呈现: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