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擎宇)围绕武汉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总体定位,《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通过数字化改革赋能,打造泛在协同的物联感知、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集约共享的数据底座、智能敏捷的处理响应和惠民优政的应用场景,全面支撑超大规模城市治理。
5月26日至28日,记者跟随国资委新闻中心奔赴武汉,实地探访了中国二十冶集团在武汉阳逻、光谷地区的多个项目,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路径。
阳逻的绿色+智慧之变
(资料图片)
阳逻新城位于新洲西南部,拥有长江中游最优良的深水岸线,“京珠”、“沪蓉”高速公路纵横贯通,京广、京九两条铁路大动脉夹境而过,位于武汉城市圈重要的轴向发展区域,是武汉市东部地区的“桥头堡”。而“阳逻之心”,则是阳逻新城的核心区域。
道路旁智慧路灯(记者 王擎宇 摄)
在马路上,记者看到许多造型别致的路灯矗立在两侧。与许多城市不同的是,这里的路灯同时具有智慧照明、交通指示、红绿灯、监控等多个功能。
“多杆合一、能合则合、安全适用、外形美观、预留挂载空间”是智慧路灯的设计理念,二十冶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智慧路灯的使用,使道路空间更通透开阔、通行更加顺畅、行人更加舒适,同时也避免了频繁的扩建和升级。
地下管廊设施(记者 王擎宇 摄)
此外,其他地方常见的如蛛网般遍布城市上空的输电线路,在这里很少能见到,因为它们藏身于地下管廊。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综合管廊全长4.8公里,成“由”字型分布,管廊所覆盖区域为阳逻之心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为协调城市空间起到了主要作用,有效避免在地下管线施工时频繁挖掘道路对交通和人们出行造成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道路拥挤问题,节约城市建设和维护管理成本。
“蓝玉项链”生态体育文化公园(记者 王擎宇 摄)
武汉是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阳逻之心在这方面的设计颇具亮点。
“蓝玉项链”生态体育文化公园,是一条9.6公里长的滨水生态绿廊,据了解,项目涵盖的25条新建市政道路在规划建设中贯彻海绵城市理念,全部设置下凹式绿化带,将截留的雨水通过透水软管,缓慢渗透到道路下部土体,发挥蓄水、保水功能。同时,路面采用了“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技术,下雨后也能保证路面的干燥,雨水渗透进入地下,为海绵城市的功能补上重要一环。
光谷的“科技之光”
湖北发展看武汉,武汉未来在光谷。
作为武汉市重点建设项目之—,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已经成为武汉光谷、世界光谷新的城市名片。由于其中心由钢结构、金属格栅和玻璃幕墙完美结合,在夜晚玲珑剔透,又因主体形状为立方体,被市民亲切称为“光立方”。
“光立方”一层大厅(记者 王擎宇 摄)
记者了解到,“光立方”创造性的利用光资源,采用设计独特的几何金属网架作为立面,回应了太阳角度和室内采光需求,考虑了结构和空间的跨度和比例,实现了钢结构、金属遮阳网架和玻璃幕墙的完美结合,降低30%的空调能耗。
二十冶相关负责人透露,“光立方”项目建设过程中,贯彻“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理念,设计选用节能环保产品,采用双层中空low-e超白玻璃+遮阳构架、冰蓄冷空调峰谷调节平衡技术、照明智能控制等,有效节约能源,每年电费较同规模场馆节约60%以上。
工程交付使用以来,各类设备运行平稳。已成功举办了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光博会、生博会等多个国际性、高规格产业大会40余场,参展人次50余万。
光谷中心城西邻里中心项目(记者 王擎宇 摄)
“打造服务街区、园区、社区的‘一站式、智趣化、体验式’社区服务综合体”是武汉光谷首个社区邻里中心——光谷中心城西邻里中心的建设目标。记者从中国二十冶获悉,该项目用地性质为体育用地、文化活动用地、公园与绿地用地,占地面积3.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2万平方米,地下两层、地上六层。
建筑引入了“商业+社区+景观”的模式,创建了一个贯穿地面及建筑各层屋面的室外步行系统,连接社区公园、露天广场、架空层、大台阶、屋顶花园等交往空间,引入“休闲+运动+打卡”的概念,结合艺术性感官体验,打造故事性动线,形成一连串凝聚人气、激发活力的场所。
据介绍,作为武汉光谷首个邻里型商业综合体,该项目定位为光谷标准新型邻里生活中心,兼容生活配套服务、社区政务、公共停车、社区公园、餐饮零售、娱乐休闲、文化艺术、体育健身、托幼及养老等复合功能,旨在构建社区“15分钟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