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油价或迎“六连涨” 炼油亏损新能源获利好
过去半个月内,国际油价上演了一波“过山车”行情。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市场对地缘风险、供应预期等的忧虑情绪,将继续主导油价的高波动性。而对于我国这个最大的油气进口国而言,则是喜忧参半。新一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于3月17日开启,届时“六连涨”将是大概率事件,交通运输等多行业成本将进一步增加,一些炼油企业也是亏损严重。不过,从经济增长的后劲和空间上看,油价上涨也给能源行业转型带来了市场机会。
国际油价坐上“过山车”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走高,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期货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由去年12月初的不足70美元/桶上涨至2月初的90美元/桶以上,3月1日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双双突破100美元/桶的大关,3月8日两者分别收于123.70美元/桶和127.98美元/桶,创下2008年7月以来的新高,仅6个交易日就上涨超27%。然而,从3月9日开始情况急转直下,截至3月15日,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破100美元/桶大关,分别收于96.44美元/桶和99.91美元/桶,与3月8日的高点相比下跌了22.04%和21.93%。
“当前市场基本面是国际疫情趋缓、逐步解封带来的石油需求预期增强,而欧佩克+为代表的供应端调整缓慢,导致库存出现明显下降,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背景下油气投资谨慎,供应前景存在隐忧。”北京燃气研究院副院长白俊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出现“过山车”行情主要是俄乌冲突、经济金融制裁与反制裁、地缘政治博弈、通胀和加息预期等因素造成市场心态脆弱,投资者情绪不稳,市场风险溢价波动较大。
中国能源问题专家刘满平认为,前期油价高涨主要是受俄乌冲突导致市场非理性上涨,预计因俄乌冲突引发的风险溢价累计约20-25美元/桶。“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一旦市场适应此因素,或者冲突有所缓和,油价肯定会下跌。”
对于后续油价的走势,业内人士的判断虽有分歧,但一致认为短期仍将保持高波动性。“预计一时半会儿油价还会动荡不止。”白俊认为,目前不能对油价继续大幅回落抱有期望。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看来,未来油价变化短期仍然取决于俄乌局势的进展,如果无法弥补供给侧的影响,油价依然存在波动甚至上涨的可能。卓创资讯分析师桑潇判断,供需紧平衡依然是近期油市的有力支撑,市场对地缘风险、对供应预期的忧虑情绪,将继续主导油价的高波动性。后期美联储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也将对油市形成不可忽略的影响。
国内喜忧参半
国际油价震荡上行,对于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2%的中国而言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虽然价格上涨利好国内油气生产和海外上游业务,但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油气进口国,高油价高气价增加了相关产业成本和居民生活负担,对完成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不利。”白俊称。
刘满平也指出,国际油价上涨直接增加我国原油进口成本,进而影响到产业链下游的成品油和化工原料,而且还将抬高诸多行业的原材料成本,并通过生产链传导至消费端,导致通胀水平上升。
3月17日24时,新一轮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将开启,据卓创资讯测算,届时汽柴油价格预计上调820元/吨,创2013年3月26日新版定价机制以来最大涨幅。而在此之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已连续五次上调,汽、柴油价格累计每吨分别提高1265元和1220元。
卓创资讯分析师孟鹏介绍说,随着国际油价走高,国内炼厂炼油成本亦明显增加,虽然汽、柴油批发价格近期涨势明显,但整体来看炼油环节利润仍难以得到保证。截至3月9日,当周山东地炼平均综合炼油利润为-213元/吨。利润亏损及原料欠缺等因素导致近期部分山东地方炼厂开始降低开工负荷,截至3月9日,当周山东地炼一次常减压装置平均开工负荷56.33%,环比下降4.6个百分点,也导致成品油产量出现一定下滑。
“油价上涨也有利好的一面,例如,抑制石油消费;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倒逼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炼油产业的升级调整。”刘满平称。
孙传旺表示,从经济增长的后劲和空间上看,油价上涨给行业转型带来了市场机会。对于传统能源企业而言,倒逼它们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和清洁替代,加大绿色零碳能源供给。而新能源企业则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外部条件,不只是提升国内竞争力,还将迎来更大的国际投资合作机遇。
多措并举保供稳价
面对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我们该如何应对,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首要举措就是大幅增加油气勘探开发投入,推动油气增储上产。事实上,2019年开始我国第一次在油气勘探开发行业提出“七年行动”计划,此后原油产量连续三年增加,为2021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20年来首次下降提供了“底气”。目前“三桶油”都在进一步加大增储上产力度,未来中国的油气产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还应做好重要初级产品的储备工作,扩大储备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孙传旺指出。据透露,2022年我国将新增50亿立方米以上储气设施。
在着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的同时,我国应立足煤炭为主的能源国情,大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并且,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清洁能源的快速增加也将有效对冲和减缓外部影响。
按照规划,我国要在沙漠、戈壁、荒漠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第一批装机规模约1亿千瓦的沙漠、戈壁、荒漠风电光伏基地已有序开工建设,第二批基地项目组织加快推进。同时,新能源汽车也是发展迅速,2022年有望达到550万辆的规模。
相关企业也在顺势加快升级转型。中国石化提出力争在2025年建成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十四五”规划累计绿氢产量超百万吨。浙江某石化企业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通过加快周转、提前锁定远期等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同时,公司也在谋求向高端产业发展,并实地调研光伏、储能等新业务。
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还要依靠市场的力量。白俊认为,从国内看,短期要把高成本在供应商和用户之间进行合理分担,也要发挥价格调节作用,利用高价格抑制部分需求,同时要兼顾长远,继续深化油气体制改革,增加国内生产供应能力和提高生产供应效率。(□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