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宏观金融政策将会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3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上如是说。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难点和痛点,而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无疑更加突出。
在陈雨露看来,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大作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过去一年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新发展阶段,我国金融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攻克的一个核心问题。
据他介绍,2020年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创新直达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货币金融政策工具,累计设立了1.8万亿元的低息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对7.3万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实行了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发放了4万亿元的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对于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了2.3万亿元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上述的这些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时给予了融资支持,融资利率和费用率实现了显著下降。
“当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定是一个艰苦卓绝、久久为功的过程。”陈雨露称,2021年宏观金融政策将会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广大小微企业普遍关心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将会延续;工、农、中、建这些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将会增长30%以上;在防控好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的占比也将会继续上升。科创小微企业、绿色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战略当中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中小微企业,将会得到特殊的融资支持。与此同时,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事业将会继续快速发展,缓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今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作何调整,俨然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内容。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
当日,《证券日报》记者还从国新办举行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吹风会上了解到,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再次强调,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延续和优化去年的政策逻辑和着力点,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会急转弯,目标就是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
据孙国君介绍,一是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市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的财力保障力度。二是今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方面,如减税方面,将继续执行一些制度性减税政策,对去年出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做一些优化调整,有些政策延长执行期限,同时又出台一些新的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针对鼓励创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也包括把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以及对中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在减轻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方面,要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费用要再降10%等。
孙国君坦言,很多政策都是针对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虽然他们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仍面临很多困难,需要政策上再帮一把,帮助他们恢复元气,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杜雨萌 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