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继12月17日发布投资24.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公告后,20日,圣泉集团(605589)举行投资者说明会,详述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

根据圣泉集团的描述,该项目不仅将直接助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而且将开启圣泉集团的二次增长曲线。说明会上,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对该项目信心满满,他表示,圣泉生物炭材料(硬碳前驱体)和硬碳负极材料的研发成功,再度打开了圣泉集团生物质化工产业链新空间。

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作为“圣泉生物溶剂法”生物精炼一体化产业布局的最新成果,核心在于生物炭为自己生产,其可控性高、均一稳定,利用其制备的硬碳负极材料具有生物质和树脂的双重特性,因此极片压实密度高,不低于1.1g/cm3。另一特点在于产品性能稳定,一致性高,其第一代硬碳产品具有300mAh/g左右的克容量,首效≥88%,与同类产品指标数据相比均有显著优势。

据了解,圣泉集团的生物炭(硬碳前驱体)经送样中科海纳、贝特瑞、佰思格、伽钠科技等国内头部机构,一一证实了生物炭的性能稳定,一致性高等特点。圣泉集团制备的硬碳负极材料也已送样部分电芯厂家,得到一致好评,全电池评测还在进行中。

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可以替代部分锂离子电池产业空间的可产业化产品,但受制于前驱体来源不稳定和压实密度较低等因素,迟迟未能真正打开产业化空间。基于此,圣泉集团决定投资24.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

尤为值得期待的是,圣泉第二代硬碳负极材料目前已经过实验室测评,产品容量超过330mAh/g、首效超过90%,压实密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无疑更具优势。圣泉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不仅在产品特性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而且具有突出的生产工艺优势,圣泉集团10万吨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前景值得期待。(朱剑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