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名指战员,转战2个火场,攻打8个火头,扑打火线6.4公里,铺设水带4.7公里,清理烟点230余处,开设隔离带3.1公里……这是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在江西跨省驻防时,连续扑救两场森林火灾,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安全交上的一份沉甸甸答卷。
“救援实战需要什么就练什么。”大兴安岭支队支队长张艳明说,我们从难设定障碍险阻,全面拉近操场与战场距离,锻炼全体人员解决问题、统筹协调、临机应变的实战能力,每日开展不少于8小时的实操训练和半小时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强化了实战意识,提升了实战救援能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12月26日早晨,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大沙镇相继发生森林火灾,驻防队伍紧急出动100余人、21台车、310余件套装备奔赴火场一线。
“一、二、三班为常规分队,七、八、九班为水泵分队,各组迅速整理装备……”火场指挥员王新宇利用2个常规分队与1个水泵分队相结合的作战方法,以北线山脚下火势较弱地带向南线实施合围。
“各分队指挥员,我们展开救援的火场植被以樟树、芒草为主,大家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有效战法。”副教导员吴克忠通过对讲机迅速下达指令,3分钟内,常规突击救援梯队在火场一线展开扑救,“一点突破,分段扑打”灭火救援战术迅速奏效。
仅用16小时,苏山乡火场明火全部扑灭,全线合围。
傍晚,指战员刚从西线火场上撤下来,又接到转战北线支援的任务。“火场整体呈现断续火线,烟点多、树林密,队伍充分运用‘一点突破、两翼推进、递进超越’的战术进行扑打,历时3小时完成火场合围。”九班长高朝亮说,我们熟练掌握“八种组训模式”,针对陡坡、山脊、草塘沟等全地形,借助“坡、沟、坎、谷”开展战法训练、GPS操作使用、识图用图、水泵架设等专业技能训练,达到了地形全掌握、指挥全高效、战法全精通的训练效果。
“成功在短时间内扑救火灾,得益于我们平时常态化开展的‘班组对抗性’训练,重点突出灭火战法、灭火装备操作与使用等课目,采取‘对冲式’和‘平行式’训法开展经常性对抗,促使消防救援人员在灭火救援任务中能够做到组织高效,提前预判。”指导员刘小峰说。
“‘前突班’在面对85°陡坡时,充分运用绳索应用技术,将战斗员输送至半山腰处进行灭火作战,使特种救援技术与灭火实战充分融合。”一班班长王东升说。
在扑救大沙镇森林火灾攻坚阶段,中队长助理陶正闪带领攻坚分队冲在第一线,倒木砸坏了他的风机筒,他换了一台风力灭火机,再次冲向火场一线。次日10时,火场东线、北线明火已全部扑灭,仅火烧迹地内有部分烟点,由于山势过于陡峭,队伍只能分班组织扑打,八班班长张亮主动申请到山顶扑打,带领八班徒步攀爬陡坡近2小时才到达火线顶部,并成功处置火线。
火场上的科学指挥源于前期精心抓实的战备建设。
跨省驻防后,驻防队伍与应急救援系统及时对接,了解基本情况,并采取无人机、实地勘察、现地询问等方式,对三个驻防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河流、道路交通等进行了勘察,详细了解了77个森林高火险区,45处风景名胜区,1400多条河流的基本信息,全面掌握了第一手防火灭火、防汛抗洪、抗震救灾等综合应急救援任务情况。
陶正闪说:“通过勘察了解当地水资源丰富,我们通过反复练习野外山地并串联水泵架设、撤收训练,增强单兵、班组和分队之间的协同配合,研究出一套适应当地杉木、樟树、芒草等植被灭火战法,有效提升了实战水平。”
张艳明表示,我们通过南北方灭火战法的融合研判,利用“经典案例剖析、沙盘推演、复盘演训”方式,对驻地林火规律特点进行学习研究和实地演练,缩小理论研判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取得了理论与实践互补互通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到灭火实战中,大大提高了队员的实战水平和能力。(何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