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新技术+智慧平台”助力,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配套,让拉煤的重型卡车拥有另一种发展可能,曾经大排量柴油车改头换面,走上“碳中和”新赛道,拥抱自治区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时代。
安装零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详细了解企业情况
“绿电+绿氢”氢能重卡零排放
8月26日下午,一辆辆挂着氢燃料电池的白色重卡在生产线上整装待发,在光廊上接受一道又一道的检查、调试……这是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蒙苏经济开发区的上汽集团新能源产业链项目,这里采用了国内先进新能源重卡智能制造设备,是集整车装配、检测、发运于一体的新能源重卡生产基地,具备年产3000辆的生产能力。
属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声音响起,现场却并无黑色浓烟和柴油味,取而代之的是清澈透明的纯净水,工作人员专门从车下接了一小杯,记者得知,这杯水已达到饮用级别。
“氢燃料电池利用电解反应,氢能重卡排放的只有水而已。”工作人员表示,绿色氢能释放绿色电能,让重卡成为绿色低碳的转型新名片。
得益于内蒙古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自治区内重卡主要作用就是运输煤炭,运距多在200公里左右,为新能源重卡的应用推广提供了高速发展的空间。
记者了解到,上汽集团新能源产业链项目落户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蒙苏经济开发区,布局新能源重卡整车制造基地以及燃料电池系统等,同时推动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碳纸、空压机、氢气循环泵等项目落地,共同建立鄂尔多斯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现代化新能源重卡产业链,助力内蒙古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新能源产业高地。
安装电池
新能源重卡
重卡的中转驿站
在包头市G7西部陆港北奔新能源重卡汽车成为物流主力军,车身货箱为统一规格的集装箱,被吊车利用“甩箱”技术整箱吊起,排列整齐,这些集装箱不仅可以用于重卡陆运运输,也可以灵活转化为海运、火车运输,通过创新“散改集+新能源”绿色煤炭物流模式,共同搭建了电煤运输生态圈,共同推进绿色物流碳中和经济新的转型升级。
“以前大车在煤场排成龙,凌晨就开始等待装车,每天最多跑一趟,拉到电厂卸了煤再返回煤场,时间都用在排队上,吃不上热乎饭,睡不了好觉。”一位大车司机告诉记者,如今通过“甩箱技术“,可以一早把装满煤的箱子拉上,无需卸煤,直接把装满煤的箱子留下,拉着空箱回去继续拉运,一天能跑三趟,挣的钱也多了。同时,这里还有无人值守重卡智能换电站,大车驶进换电站,迅速换取一块充好的电池,5分钟内实现“满电出发”。
记者了解到,G7西部陆港是煤厂与电厂的中转站,车辆到达后,吊车将集装箱甩下摆好,新能源短驳重卡车负责解决场站到煤厂的“最后一公里”。智慧绿色数字甩箱运输项目将有效带动地区新能源重卡、轻量化挂车、集装箱、智能化车载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同时促进了充(换)电站、加氢站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5.5亿元,实现税收2.7亿元,新增就业1000人。“散改集”运行模式在电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可复制作用,现正在向呼包鄂地区、乌海及华北地区进行大力推广。
吸引众多记者目光
多措并举推进物流行业零碳化
煤矿生产的原煤,随着光伏驱动的气悬浮传送带,沿着约4.7公里的输煤线路进入输煤塔,全程无粉尘,输煤塔内的煤块进入一个个集装箱,在高达几十米的龙门吊操作下,由一辆辆新能源重卡拉走……在作为煤炭供给端的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万利陆港,物流设备标准化让“甩箱”技术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到底”,煤炭集装箱空重换装降至2分钟,每年可装卸约12万标箱约360万吨。
“通过建设从纳汇煤矿—万利陆港长度4.7公里、年运量300万吨的气悬浮传送带,可以代替车辆短倒,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同时在管道外侧铺设光伏板,为煤炭运输提供电能,吨煤耗电量2.2度,有很大的节能优势。”负责气悬浮传送带建设工程的蓝天惠丰科技行政总监张福仁表示,毫米数量级的悬浮技术,未来可使用低碳、绿色、节能的风能、光能进行组合供能,充分实现了降本增效,封闭式管道运输还可以杜绝粉尘污染。目前,该项技术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已拥有20多项专利,完全实现自主化生产。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以“新能源+数字陆港+散改集”的运营模式,“四点三段+甩箱”的运输方式,依托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科技平台,采用“车电分离”和“自动换电”技术,项目计划投用1万辆新能源重卡,推进“风光氢储车”同场运行,实现绿电供能,单车年运行10万公里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2万吨。
项目旨在构建以陆港为节点的高效物流网,将带动整车生产、三电配套、能源数据、碳汇交易结算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呼包鄂乌物流行业零碳化,进一步助力鄂尔多斯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文/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郝儒冰 实习生 张子椒 支新凯 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牛天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