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赫)4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数字经济关键在算力,发展数字经济必须夯实算力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成效显著,算力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持续为千行百业赋能。据工信部统计,近年来我国算力产业规模年增长率近30%,算力规模已排名全球第二。
截至去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8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秒,存力总规模超过1000EB(1万亿GB)。国家枢纽节点间的网络单向时延降低到20毫秒以内,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GDP经济增长。
(资料图)
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据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2月底,浙江全省已建成数据中心150多个,主要布局在杭州、嘉兴、湖州、金华、温州等地。算力规模达8.86Eflops,已用算力规模5.07Eflops,另有在建算力规模7.48EFlops。
近日,“算力中国行”大型调研采访活动首站在浙江举行,记者跟随调研采访团,实地探访了浙江的算力发展情况。
推动节能改造 全面“绿化”算力设施
走进阿里云浙江云计算仁和数据中心,记者看到机柜里的一排排服务器浸没在液体中,指示灯不停地闪烁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数据中心利用绝缘冷却液实现高效散热,数据中心PUE(能源使用效率)可低至1.0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该数据中心是我国首座绿色等级达5A级的液冷数据中心,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单相浸没液冷集群。
记者从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了解到,在算力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浙江将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推动数据中心能效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5 年)》,全面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按照“改造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原则,多部门联合推动全省数据中心的节能改造工作。
方案要求,十四五期末全省数据中心平均PUE 下降至1.5以下,其中大型以上数据中心 PUE 降至1.3以下,长三角枢纽区集群内数据中心达到1.25 以下,全省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30%以上。
依托强大算力 智能计算助推行业变革
来到之江实验室,记者跟随调研采访团参观了计算与数据中心、之江瑶光智能计算操作系统和数字反应堆等。据介绍,之江实验室成立于2017年9月,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使命,主攻智能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感知、智能网络和智能系统五大科研方向。
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以大规模计算系统和强大算力为依托,通过研发多类型的智能模型、数据分析系统和模拟仿真计算引擎等共性核心软件,建立材料、育种、医药、天文、交通、社会治理等领域的专用交互分析和服务平台,赋能技术创新研发,为科学发现、数字经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大应用提供支撑。
什么是智能计算?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告诉记者,针对不同问题,调度最佳算力工具,适配最优算法,以最小代价得到最好结果。“计算是从数据中抽取共性知识,形成专业工具,从而推动行业变革。”
聚焦“芯片+算法” 算力小镇注册企业超千家
记者了解到,位于杭州市临平区的中国(杭州)算力小镇(以下简称“算力小镇”),重点瞄准“数字经济+硬科技”融合发展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数字文化创意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于打造数字化转型策源地、资本化赋能集聚地、创新要素叠加地。
据介绍,算力小镇于2021年12月正式开园,聚焦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两大赛道,以“芯片+算法”为核心,瞄准算力“硬件设施-技术创新-行业应用”全链条,实现“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小镇注册企业数1000余家,实现营收约50亿元。一期启动区注册企业400余家,产业空间去化率超59%。
夯实算力基础设施 加快打造“省之重器”
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是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数字经济新产业领域的重点项目之一,主营业务包括机柜与信息设备租赁、宽带运营、云计算、大数据产品等。据介绍,杭钢集团斥巨资布局建设“浙江云”和“杭钢云”数据中心,规划超2万个机柜、装载约30万台服务器,成为目前全国单元区规模最大、最节能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
在中国电信浙江创新园,浙江电信云网发展部副总经理曹懿军告诉记者,公司整体服务器约为2万台,未来整体算力部署预计按6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未来五年,浙江电信将规划10万以上的标准机架能力,为算力全面布局打好基础。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处处长庞为兴告诉记者,目前,浙江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但仍有部分数据中心能级不高,硬件资源利用率低,PUE值高,随着业务拓展和数字化要求不断提高,这些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庞为兴表示,下一步,浙江将加快打造长三角新型算力中心,构建赋能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省之重器”,完善发展协调机制,聚力行业运行监测,加强政策引导,优化算网资源布局,提升算力设施能级,推动算网产业生态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