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相关资料图)

书法作为一门兼具人文与艺术特质的学科,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1963年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等老一辈艺术家和教育家开创中国首个高等书法教育专业以来,书法的学科建设不断完善,专业性不断加强。2022年,教育部对艺术学门类的学科专业进行重大调整,书法学科升级,与美术并列,在专业学位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今年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书法学院,成为书法教育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在此之际,本报专访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就书法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书法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探讨。

记者:此次中国美术学院将书法系升级为书法学院,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沈浩:今年恰逢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六十华诞。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在全国首先创建书法篆刻专业方向,拉开了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序幕,1979年率先面向全国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1985年又率先恢复书法专业本科招生,1996年开始招收第一代书法博士研究生。至此,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高等教育形成了本硕博齐备的人才培养格局。

与此同时,中国书法的高等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全国的书法专业人才培养从小规模、精英化逐渐转向大规模、素质化,各高校的书法专业和学科方向依托不同学缘设在了美术学、文学、历史学、设计学、哲学、教育学等各一级学科下。中国美术学院于2001年以处级建制独立设置书法系,以突出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和特色化,同时还将书法专业教学的经验反哺到其他各学科,建筑、设计、绘画、雕塑等专业都开设了书法课程。

2022年国家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书法与美术并列,在艺术学门类的艺术学一级学科下招收理论研究人才,同时在艺术学门类的专业学位中招收美术与书法博士、硕士,明确了理论类与实践类高层次人才的分类培养,这为书法学科和专业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国美术学院顺势而为成立书法学院,目的是进一步推动书法一级学科的确立,探索建构合理的专业框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科布局,回应时代发展,既重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审美品质锤炼,又强调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文心塑造,深耕传统,与古为徒,与古为新,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记者:目前书法学在整个高等教育架构中还处于相对“冷门”的学科,从全国美术院校来看,书法专业设置虽不少,但仍无一个“双一流”书法学科。您曾提到,当前书法学科建设上存在专业建设的模糊和缺失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学科定位不够清晰、专业性有待加强。书法学院成立之后,将如何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如何进一步加强书法的学科建设?

沈浩:书法学科建设应注意把握两个“重视”:一是重视学科主体身份,二是重视分类培养。

重视学科主体身份是关于书法专业自身的学理问题。当前的学科专业目录已明确,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书法是作为艺术学门类下的学科,其核心是书法艺术。这是中国传统书法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明确定位。高等书法教育应强调书法艺术语言研究和书法文化研究双轮驱动,从专业框架上可以涵盖书法篆刻创作及研究、书法篆刻历史与理论研究、书法传承与传播研究、书法教育等。立足书法艺术,广泛吸收文字学、金石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形成符合书法艺术规律和特点的专业语言与研究方法。在课程上可设书法五体书临摹和篆刻临摹等实践基础课,中国书法史、印学史等理论基础课;书法文字学、书法古汉语、书法文献学等专业通识课;书法创作与篆刻创作等实践专业课,书论、印论以及书法专题史、书法教育史、书法篆刻美学、书法教学法、书法文化和书法材料学等理论专业课,以及中国画等专业选修课;田野考察、教学实践等专业实践课程。课程群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互为表里,各有侧重。在教学中倡导从书法创作实践出发,考察图像与文本、书作与书家、书风与时代、书史与书论,穷源溯流,深究字体与书体,考镜文字源流,研究工具材料,梳理书法风格,辨章古今学术,关注真伪、递藏、版本,明晰学理规律,总结美学意涵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使书法实践与书法理论研究相互砥砺,协同发展。

重视分类培养。无论是艺术学一级学科中的书法学术型人才培养,还是在专业学位领域内培养书法专业型人才,都应强调实践与理论互为作用。学术型人才强调以书养学,而专业型人才则强调以学养书,专业基础、研究视角、研究成果有差别,有侧重。专业型人才要创作出能感悟时代气息,把握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展开符合书法艺术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的专业语言研究;学术型人才要紧紧围绕书法艺术,深入中国文化的本质,充分挖掘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艺术精神,不断形成符合书法艺术特征的史论研究成果,深耕传统,砥砺传统书法的创造性转化,与古为新。

记者:不同的学历阶段(本、硕、博),其人才培养目标分别是什么?在学科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书法专业毕业生仍然面临就业面相对较窄的问题,对此学院教育可以做出什么样的努力?

沈浩:书法学院根据学校的现实状况,将设立三个专业方向:书法与篆刻、书法理论、书法教育与传播。这是综合传统书法的生态和当前书法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而设定的。

本科层次培养书法、篆刻的实践人才,是从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视角,重点强调书法五种书体与篆刻的创作能力,通晓文字源流,具备正确的书法篆刻史观,向经典致敬;理论方向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努力培养既具有良好传统学问素养,又具备当代学科意识的书法理论研究人才,学生既要具备相当的书法实践能力和准确的审美判断,更要具备大文化的学术视野,解读和研究各时代的书法作品,夯实书法学理研究的基础;教育与传播方向将立足中国书法传承与传播的视角,通过书法实践与理论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之具有良好的中国传统书法审美品位,对书法文化、书写载体与材料、递藏等知识具备一定认知的书法教育与书法传播人才,从而有效发挥中国书法的社会美育作用。总之,书法本科阶段的教育是厚基础、宽视野的能力培养。

硕士阶段的教育则是立足学科方向,培养学生在书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他们是书法领域的专业人才,更是社会创新和发展的有生力量。各高校可根据学缘特点、师资力量和学术规划各有侧重,特色化建设,以展现中国书法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型人才培养强调从书法风格史研究出发,穷源溯流,以厚基础,宽视野加强书法实践的张力。学术型人才培养则坚持从文字字体与书体角度出发,结合文献,系统研究书作、书风、书史、书论等。

博士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书法学科的博士既要具备全面扎实的实践能力,又要具备系统研究的综合能力,要从本、硕阶段的“修身心”“养性情”进而到博士阶段的“立品格”,从立人品到立学品、艺品。以书法艺术为核心,能“深心托豪素,怀抱观古今”,探赜索隐,见微知著,格物致知,知类通达,成为书法艺术研究和创作的高层次精英人才,中华文化和艺术传承与弘扬的专家学者。

记者:“书为心画”,书法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那么,作为有着悠久传统和广泛美誉度的书法人才培养之地,您认为书法学院如何为彰显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书法艺术如何既保持传统特色又创新发展?

沈浩: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文化品格和创造精神,饱含着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书写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世界各民族的文字书写都承载着传承文明的使命。中国书法随着文字的产生和演进,艺文璀璨,载道播芳。书法学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增强振兴中华文化的责任意识,在不断推出更多优秀作品的同时使书法艺术人才成为社会发展和创新的有生力量;要以中国书法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故事,显扬中华民族互鉴、包容、开放的文明观,使中国书法这一中华民族之特有艺术成为与世界文化艺术交流,文明互鉴的闪亮名片。

总之,书法学院要积极回应社会需求,以民族强盛为使命和担当,将传艺与育人相结合,技艺与器识相协调,继承与开拓相统一,努力使中国书法成为新时代修身治学、磨砺品质,提升领悟力、创造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能在技道双进中,树君子之德、积君子之才、创君子之艺的有为之学。

(本报记者 张玉梅 于园媛 许馨仪)(张玉梅 于园媛 许馨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