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线讲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您一准儿听说过!这说的就是黄河小北干流段,其中,大荔段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管辖河道面积最大,管理工程最长,沿河分布着两个乡镇,30个自然村,18个国有农场和生产单位,居住着4.1万人民群众,水事纠纷复杂。

黄河保护法终于实施了!为唤醒更多人守护黄河的自觉,在黄河保护法实施前,我们对黄河保护法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活动。自我2001年进入水政执法队伍以来,2023年的普法活动是我经历过声势最浩大、效果最好的一次。我们联合驻地人民法院、水务局,组成普法宣传小队,十多辆普法宣传车搭载宣传牌,播放着宣传语,行驶在沿黄公路上,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深入沿黄村镇,在村委会敲锣打鼓送法下乡,有不少农民甚至扛着农具从田里来到村委索要宣传材料,询问身边实际案例,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汇聚起了群众之力。

黄河是良好的媒介,法律是坚固的桥梁。之前我们以河为媒和检察院、公安局建立了协同机制,但仍然存在强制执法难、司法审判慢等问题。这次我们以法为介,联合人民法院在牛毛湾工区建立“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联络点”。原来工区水政执法人员驻守一线,熟悉河道、滩地情况,能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却不懂法律诉讼机制,空长“火眼金睛”,却缺“霹雳手段”。法官熟悉法律条文、擅长使用法律武器却不能及时发现水事违法行为,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此次在牛毛湾工区成立挂牌“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联络点”,水政执法人员与法官各展所长,建立绿色通道,对涉河案件快立、快审、快判、快执,真正实现河地联动,行刑衔接,汇聚起了司法之力。

大河育人,良法护河。我们大荔河务局的水政执法人员将顺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水道,借着黄河保护法实施的和畅春风,扬河地联动的帆,推动黄河保护法落地见效,助力母亲河永葆生机!

员杨惠杰、本报记者陈晨采访整理)(本报通讯员 杨惠杰 陈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