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旅组织的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中,杨航凯夺得400米障碍第一名……”前不久,载誉归来的排长杨航凯身披绶带、胸戴红花,在战友的掌声中走进连史馆,郑重地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连史簿上。那一刻,我心里更加笃定:要将“精武标兵进连史”活动坚持下去,记录好我们这一代人的强军风采。

今年年初,上级决定为基层连队修缮改建荣誉室,并由我连担负试点任务。作为一支诞生于黄麻起义的红军连队,自组建以来,我们连参加过大小战役战斗200余次,涌现出500多名英模人物和功臣典型。在重新整理核实连史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记载的大多是战争年代的事迹,涉及最近10多年的内容却不多,特别是“连队先进典型人物”部分,只是简单列出了每年的立功人员名单。

因为到连队任职时间不长,我对连队近些年的突出事迹并不了解,便找来一些老兵座谈,但他们大多表示“都是些日常的工作训练”“没什么能留下深刻印象”……

果真如此吗?强军十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各部队发展日新月异,战备训练如火如荼,值得书写的强军故事和感人事迹实在太多了,一定是官兵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想到这里,我决定以“共同寻找我们的当代史”为主题,在连队组织一次大讨论。

讨论会上,听大家踊跃发言,我发现连队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并不少:千里移防先战备后安家、围绕新环境研究战法训法并在全旅推广、参加战区联合训练研讨、连续12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明明获得了这么多荣誉,可为何在连史簿里少有体现?

说到这个问题,大家突然变得有些沉默了。有的认为,过去有资格写进连史的都是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而自己现在根本无法与革命先辈们相比;还有人觉得,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没必要把名字写进连史,有点“不好意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战争年代,革命先辈出生入死,功勋卓著,自然永垂青史;现如今,大家投身强军兴军,争创一流、岗位建功,所有荣誉同样值得被铭记。”讨论中,我适时加以引导,最终与官兵们达成共识。会后,连队党支部决定开展“精武标兵进连史”活动,明确只要是在旅以上组织的比武中取得名次,或是在连队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官兵,其事迹均可写入连史。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这一活动很快在全连形成了“磁场效应”,掀起了一股练兵备战的热潮。前不久,连队参加实弹射击考核时,车辆突然抛锚,下士赵家瑞不等不靠,自制简易工具成功排障,所在车组一举打出5发5中的好成绩,被评为“红旗车组”;一班班长田林腿部受伤,仍坚持参加完旅岗位练兵比武,获得专业课目第二名。

(马 振、张石水整理)(■第七十六集团军某旅坦克一连指导员  刘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