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春日时节,冰雪消融。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停歇地,位于兴安盟境内的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首批北迁候鸟,共有白鹤、东方白鹳等4万余只候鸟在此停歇补给。

在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处河滩湿地内,万余只候鸟聚集于此。保护区工作人员在迁徙水鸟监测中发现,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小天鹅、灰鹤以及灰雁、豆雁、翘鼻麻鸭、绿翅鸭、赤麻鸭等“先头部队”相继飞抵。它们在这里时而觅食嬉戏,时而闲庭信步,时而展翅盘旋,给春日里的湿地草原增添了勃勃生机。

这是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绿翅鸭等迁徙候鸟。杨福生 摄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杨福生说:“去年,我们专门搭建了东方白鹳鸟巢,当年就有一对东方白鹳在这里筑巢繁殖。今年,我们发现又有一对东方白鹳筑巢了。接下来,我们将实时监测监控,了解它们的繁殖情况,保护鸟儿的生存环境。”

据介绍,对比2022年和2023年的春季监测数据,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豆雁由2387只增加至目前的33000只,灰鹤由469只增加至目前的670只,东方白鹳由19只增加至目前的33只,丹顶鹤、白鹤由10只、34只分别增加至目前的22只、38只。

这是在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觅食的灰鹤。杨福生 摄

近年来,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管护员值班值宿制度,网格化开展日常巡护工作,特别是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对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严密监控,防止周边人类活动破坏湿地生态和干扰鸟类栖息环境。同时,保护区通过实施河道疏浚等措施,促进湿地生态加速恢复,湿地面积增加了约3000公顷,形成了乌丹湖、阿林湖等37处大小湖泊,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提高。监测数据显示,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迁徙种群和数量随之增多,由2018年的36种19974只,增加到2022年48种55996只。(记者 王靖)

(王靖)

推荐内容